延安:这里迎着梦想的阳光
天津消防网讯 深秋,革命圣地延安。极目远眺,漫山遍野色彩斑斓,硕果累累。走进她的怀抱,到处是一派欢天喜地、欣欣向荣的景象。
“手弹三弦扑啦啦响,各位伙计听我讲;全民喜庆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宝塔区山脚下的一个社区院子里,脱贫后的村民刘文兵正弹奏着三弦,抖动着甩板、麻喳喳,用自创的陕北说书宣讲十九大精神。围成一圈听书的邻里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
杨家岭革命旧址,讲解员给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演唱着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的领袖毛泽东》……高亢热烈的经典歌曲激荡着人们的心房,独唱很快就变成了气势宏大的合唱。
党的七大会址人流涌动。大礼堂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画像,顶部石拱上的横幅书写着七大政治口号——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当年,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的革命事业取得伟大胜利。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一定会在新征程上焕发新气象,夺取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鼓足干劲,都要有更大的作为。”主席台下,十九大代表、吴起采油厂南庄畔采油队党支部书记许彩芸在向干部职工宣讲。
延安,中国革命历史上的“落脚点”与“出发点”,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革命前辈在艰难岁月培育的延安精神,早已成为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今天,延安精神为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磅礴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
寻根取经筑梦
暖融融的秋阳洒在人们身上,甜滋滋的笑意挂在人们脸上。在延安的街巷里徜徉,总会有一股热辣辣的情感涌上心头,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在这里,你会真真切切触摸到革命圣地的气场,实实在在感受到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分量。
“这里是72年前党的七大会址,现在十九大刚刚闭幕,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奋斗,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一位来自甘肃的游客正在给上初中的女儿讲解。他告诉记者,这是他和家人第一次来杨家岭,他想让女儿在延安革命纪念地更加真切地感受红色气息,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国家今天的发展成就有多么来之不易。
据介绍,这几年每年都会有数万名学生到延安进行红色研学旅行活动。2017年前三季度,延安已经接待3871.4万人次参观者,同比增长24.32%。
宝塔山上,“延安之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巨幅红色标语格外醒目。塔前广场上,几个参观团队在认真听讲解,重温入党誓词,合影留念。
“我们支部的党员同志们一直盼望能来革命圣地延安寻根,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大家的愿望更迫切了,我们就组织了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王训怀说。
延安革命纪念馆内,延安精神宣讲团正在用讲解、歌唱、舞蹈相结合的方式宣传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打开延安革命纪念馆手机APP,游客可以在雄壮的音乐声中借助大屏幕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情真意切,成为许多来延安学习参观者的“必选科目”。
“近年来,延安加快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纪念馆、西北局纪念地一道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启动创建全国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区、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基地、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红色旅游县、红色旅游镇等工作,着力打造延安红色文化旅游升级版。”延安市旅发委主任马东坡介绍说。
“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在偏僻落后的梁家河体悟了国情,锤炼了实事求是、亲近群众的品格,养成了不怕苦难、战胜挑战的勇气,造就了勇于担当、谋干大事的才干,确立了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志向。”在延安大学教授高尚斌看来,正是这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梁家河参观学习。
“到宝塔山我们能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初心,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梁家河我们能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共产党人初心的笃信和坚守。延安要充分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为全党提供更多的精神‘钙片’,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传承党的优良作风,以实际行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十九大代表、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向基层群众宣讲时话语铿锵,充满自豪感和责任担当。
继承光荣传统
真学真信真用
“为实现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目标,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闭幕会上给代表们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号召大家排除万难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在七大会址, 延安革命纪念馆原副馆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研究人员霍静廉正在给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宣讲。
“毛泽东思想引领军民同心协力,同心同德,勇敢战斗。七大后,我们党有力推动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陆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等三大战役,横扫了国民党反动集团。七大结束后,我们仅用了4年多时间,就让新中国五星红旗升起在天安门广场。和七大一样,十九大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同样需要‘愚公移山’精神。延安有我们党砥砺奋进的红色基因和宝贵精神财富。”霍静廉的宣讲赢得一片热烈掌声。
连日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延安不断走向深入。除了各级党组织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外,十九大精神宣讲也走进各个红色景点,前来参观的人们重温革命历史,在神圣氛围里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
“你瞧,这个是十九大报告的图解,多方便!”甘泉县美水街道办事处党委副书记高明军向记者展示手机上的“党员小书包”APP。
近两年,延安积极探索党员学习教育的有效形式,全面推广使用“党员小书包”,广大党员不仅可以便捷查阅党的文献和法律法规,还能及时了解延安党建方面的动态信息。截至目前,延安75606名党员中有73301名党员下载安装了“党员小书包”,安装激活率达97%。“党员小书包”成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宣传十九大精神的有力抓手和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管理的有效工具。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党员小书包’起了大作用,只需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应用软件,给流动党员送材料难、学习成果考核难等问题迎刃而解。”高明军说。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标语悬挂在延安大学图书馆大门上方。校园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团几名成员正在宣讲。连日来,该校宣讲团成员还积极参与周边社区以及革命纪念地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讲。与此同时,年轻人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直播,收到很好的宣讲效果。
“十九大召开以来,来书院看书学习、研讨交流的人数又增加了不少。”延安新区学习书院的服务人员小何告诉记者。
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载体之一,延安“党日活动进书院”主题教育充分利用学习书院集学习、交流、研讨、党性教育为一体的基地功能,通过观摩体会、专题讨论、学习分享、读书讲堂、教育培训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据统计,从5月至11月初,延安全市各县区委、市直各党委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来到这里开展党日活动,累计已有1022批5.7万名党员干部参加了“党日活动进书院”主题教育活动。
发扬延安精神
决胜脱贫攻坚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飞赴延安。他一下飞机就前往当年插队的延川县梁家河村看望慰问父老乡亲,并就脱贫致富进行实地调研。在随后举行的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总书记就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改善老区人民生活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作出重要指示。
延安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立志要让革命老区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在黄陵县索洛湾村的广场上,十九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柯小海在向党员干部群众宣讲十九大精神。“我们要加大力度发展索洛湾村的旅游产业,努力把索洛湾村建设成美丽乡村,同时把周边村组和贫困户包容进来,共享发展成果,让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好政策在咱们新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延安市选定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奋斗了7年的梁家河作为学习教育基地,分批对全市1910名“第一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学员全部住在群众家,吃大食堂,牢固树立扎根农村、心系百姓、干事创业的坚定信念。
2016年7月,洛川县干部李小军到永乡镇霍家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组长。上任后,李小军进村入户,自己掏钱给贫困户买羊羔、过节送礼物,协调相关部门为群众打水井,将自己融入群众中。
“放低身份,贴近群众,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这样群众才会信任你。”李小军说,作为基层干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首先要赢得群众信任。结合霍家村的实际情况,李小军和驻村干部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经过一年多发展,目前霍家村的贫困户由八户减少为两户。
两年前,贫困户田成梅家里仅有的7亩苹果园,由于刚刚起步,没有固定经济收入,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5亩玉米及外出打零工,这些微薄的收入对于这个四口之家实属拮据。在扶贫干部和合作社的共同帮扶下,田成梅搞起了林下养鸡产业。“政府当时扶持了400只鸡,我又借钱买了800只,到了年底,总共收入4万多。”今年以来,田成梅一家在党员干部的帮扶下,又承包了200多亩荒山,种了7亩果园,还养了3000只鸡。自己脱贫致富的同时,田成梅主动带动村里两户贫困户共同发展林下散养土鸡。
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只有靠苦干实干。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锲而不舍挖贫根,目前全市已有35万贫困人口脱贫,黄龙、吴起、志丹三县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
全面转型发展
奋力追赶超越
“黄河水明显由浊变清了,延安人很快就要喝上清洁直饮的黄河水了!”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又一个好消息就在延安干部群众中传开。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十九大报告里的这句话,延安人民体会特别深。历史上的延安,曾是“水草丰茂、牛羊塞道”的繁荣富庶之地,后来由于移民屯垦、毁林开荒及传统放牧等原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逐渐成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下一场大雨流一次泥,种一茬庄稼剥一层皮”是当时生态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延安掀起一场“绿色”革命。延安市林业局局长付天平介绍说,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在延安投资最大、实施期限最长、覆盖面最广、群众得实惠最多的项目。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2046.4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77.46万亩,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退耕还林第一市。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延安每年的降雨量由1998年以前的320毫米增加到现在的55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6.35%;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由1998年的27%提高到68%,进入黄河的泥沙由每年的2.58亿吨下降到0.31亿吨。延安市还在2016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
最新卫星遥感图显示,陕北地区绿色整体向北推移了约400公里,延安版图颜色不断变绿变深,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67.7%。经过多年的植树种草,延安“山变绿,水变清,天变蓝,人变富”的目标正一步步化为现实。
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好县域经济发展?两年多来,延安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旅游产业构建新格局,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洛川县老庙镇板胡村的村民何飞杰种过地、打过工,最终回到家乡做起了苹果电商,一年内网销洛川红富士苹果300多吨,实现销售额240多万元。如今,何飞杰因为苹果卖得多成为十里八乡的名人。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不仅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是延安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加快转变的需要。”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小鹏说,延安组织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农超对接”等方式互助合作,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激发农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两年多来,延安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8300元,人均财力5823元,均位居陕西省前列。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增加,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93元,增加210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68元,增加779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就让延安人民倍感自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前景让延安人民充满向往。延安人民对党的感情格外深,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心贴得格外紧。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九大的历史性贡献。延安人民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革命老区一定会有新时代的新作为,一定会谱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老区人民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石和平滚烫的话语道出了延安人民的心声。
“啊!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
筑成坚固抗日的阵线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
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今天,这首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延安颂》,依然在注入红色基因的热土上传唱。灿烂朝霞辉映下,那座深深印刻在共产党人心中的千年宝塔,仿佛也焕发出青春的光彩。乘着十九大东风,迎着梦想的阳光,延安满怀豪情、步履坚实地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延安,见证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革命圣地,将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业一道,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