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绝“洋垃圾” 这些国家心态“崩了”
天津消防网讯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今年伊始,这一政令正式生效。
大家口中的“洋垃圾”究竟是什么
其实大家口中的“洋垃圾”多指进口固体废物,凭许可证进口的“固体废物”其中大头主要集中在废旧塑料、废旧纸张、废旧橡胶制品(譬如汽车轮胎)、稀有金属冶炼矿渣等四个大类。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一位教授称“进口固体废物并非就是‘洋垃圾’。‘洋垃圾’是指严重危害环境且价值不大,未经许可擅自进口的固体废物;进口固体废物指可变废为宝,妥善处理不会给环境增添太大负担的废物。中国从来都是不允许进口‘洋垃圾’的,进口固体废物是考虑其资源、环境两大属性,中国之所以对之下禁令主要是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的健康问题。”
中国为什么进口固体废物
中国大量进口国外固体废弃物的贸易已经持续多年,仅就废塑料而言,2016年中国进口了730万吨废塑料,价值37亿美元,占世界废塑料进口总额的56%。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弃物,对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状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如果不进口废纸,就需要在国内新砍伐木材,或用草浆来造纸;不进口废电子产品,就要加大对铜等金属的冶炼。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进口废弃物加工利用行业的发展,进口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以进口废物为原料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多为“散、乱、污”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低下,污染当地大气、水、土壤环境,对一些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洋垃圾”禁令的蝴蝶效应
英国:伦敦星巴克涨价
面对日益迫近的垃圾围城威胁,英国国会众议院环境监察委员会在1月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提出,应该动用税收政策来改善英国的垃圾回收和再处理行业,到2023年,如果一次性咖啡杯还是不能够完全循环利用,就该禁止使用。对“洋垃圾”禁令政策动向,星巴克的回应也可谓神速。自2018年2月起,星巴克位于伦敦市中心的20-25家店面将开始调价,一杯多卖5便士(约合人民币0.8元)。如果消费者自带杯子,买咖啡可以优惠25便士。
美国:为达到中国新标准 启用人工智能
美国是世界上生产可回收垃圾最多的国家,大约三分之一的可回收垃圾出口国外,其中约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洋垃圾”入境禁令去年7月出台后,美国可回收废品的价格一路走低。去年10月,废纸的价格暴跌35%至40%。美国回收系统的工作人员承认,经常会在可回收废纸的垃圾桶内发现玻璃瓶、油毡、手提包、甚至毛衣这样的不可回收物。以往,二次分拣工作都由中方完成,费时费力不说,还存在环保风险。有美国媒体报道,中国此次大幅提升固体废物进口标准,将不可回收物在可回收物中的占比降低至0.5%,这对美国回收业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俄勒冈州一家企业就引进这样一套系统:机器人将不可回收物从可回收物中挑出,机械手臂每分钟可以分拣80次,而最高效的工人只能达到每分钟准确分拣30次。不过这套系统价格昂贵,并非每家企业都用得起。
澳大利亚:压力也是机遇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中国禁令生效后,澳大利亚有61.9万吨可回收垃圾的出口受到影响,涉及金额5.23亿澳元(约合人民币26.8亿元)。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称,中国的禁令会产生很大影响,因为市场上将涌入大量可回收垃圾,从而导致价格崩盘。
澳大利亚环境和能源部长表示,澳大利亚应当摒弃“投入、生产、丢弃”的传统概念,设计一个“再回收、再利用、再生产”的模式,让生产商购买可回收垃圾并循环利用。
日本:长期依赖中国 本国企业面临“吃不饱”窘境
日本已经有先进的“再回收、再利用、再生产”方法,但受价格等因素影响,依然向中国出口大量“洋垃圾”。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显示,2016年日本向中国出口约84万吨废塑料、28万吨废纸。根据日本的贸易统计,日本出口的废塑料中约一半出口到中国,出口废纸中约70%出口到中国。长期以来日本的这些“洋垃圾”被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中国,而日本的废品回收企业面临“吃不饱”的窘境,有些不得不压缩处理能力,导致日本的资源垃圾处理一度出现部分依赖中国的局面。现在,日本依赖中国的资源垃圾处理模式突然受到挑战。由于日本国内的处理能力不足,在一些资源垃圾处理工厂,压缩捆扎后的塑料瓶垃圾一度堆积如山。
“洋垃圾”禁令倒逼垃圾分类
由于之前的政策,中国大部分垃圾回收与处理的厂商更愿意处理“洋垃圾”,而不愿对国内垃圾进行分类禁止。在禁止洋垃圾进口后,很可能倒逼垃圾回收、处理厂商搭建好国内垃圾处理的产业链,从而推动整个垃圾处理回收产业的进步。源头垃圾细分越彻底,减少垃圾二次污染就越明显,这将会大幅度降低垃圾回收的成本,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的效益。严格而精细的垃圾分类标准与回收流程,还会大幅度降低了垃圾的管理成本。笔者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加紧制定有效措施,出台相关刺激政策。另外,政府还要加大宣传,提高市民对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重要性的认识,提倡全民参与。也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毕竟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每一个人共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