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共赢,中美经济融合度越来越高
美国南加州小城兰开斯特市郊有一条大道被命名为“比亚迪路”,以感谢比亚迪为当地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图为近日,在美国兰开斯特的比亚迪北美工厂,工人在焊装车间工作。
由中国福耀集团投资的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地区南部莫瑞恩市的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汽车玻璃工厂去年10月正式竣工投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图为一名工人在工厂内记录生产数据。
核心阅读
天津消防网讯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能力不断提升,中国资本正从投资发展中国家转为投资门槛更高的欧美发达国家。据美国荣鼎咨询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美投资规模较2015年增加了两倍,达到456亿美元。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斯蒂芬·欧伦斯指出,投资是比贸易更紧密的经济合作方式,“美中双向投资越来越多,说明美中经济融合度越来越高,这对双边关系建设大有裨益”。
全球化能力提升,民营企业投资成为主力军
美国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日前在一份公告中称,中国互联网企业腾讯已斥资17.78亿美元购入该公司5%的被动股权,成为公司第五大股东。美国《福布斯》杂志评论称,这项投资可能有助于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局面。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能力不断提升,中国资本正从投资发展中国家转为投资门槛更高的欧美发达国家,从国企投资为主转为私有资本成为重要力量,从投资能源、矿业等自然资源转为投资高科技、农业和房地产行业。
欧伦斯是在中美建交之后最早来到中国的美国人之一。他说,过去10年,中国对美国的投资绝大多数来自国有企业,如今民营企业变成主力军。美国中国总商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相对成熟的行业结构和运作规则为中国民营企业提供了很大机遇。截至去年,民营企业对美投资已占到中企在美投资总额的80%以上。
自1994年进军美国以来,作为一家全球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企业,万向集团已在美国投资设立28家工厂,成长为美国中西部最大的中资企业。有当地媒体称,美国道路上的每3辆汽车中就有一辆使用万向美国公司生产的零部件。
2010年4月,万向集团投资1250万美元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罗克福德建造了一座占地40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厂,伊利诺伊州政府提供了融资支持。当年8月,万向获得当地政府提供的400万美元的财政支持,用于在芝加哥罗克福德国际机场开发一座62兆瓦的太阳能发电站,这在美国中西部同类项目中属最大规模。
伊利诺伊州州长昆恩表示,万向美国公司是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中的领先者,他们的努力为伊利诺伊州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创新。该公司的罗克福德太阳能项目为伊利诺伊州居民重返就业岗位提供了机会,建造中西部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帮助当地显著提高了太阳能生产效率。
2013年5月,中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洛杉矶北部兰开斯特设立第一家电动公共汽车工厂和动力电池工厂。比亚迪美国公司董事长李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比亚迪扎根兰开斯特是互利双赢的选择。加州是新能源车的领先市场,比亚迪在当地招募员工,制定详细的工人培训计划,设立研发中心研发高端电动大巴。本地化生产既培养了熟练的技术工人,也锻炼了技术含量极高的研发团队。覆盖美国西部市场并拓展到中部的比亚迪,正向美国东部和加拿大市场延伸。
比亚迪兰开斯特工厂共有当地员工500名,包括30位大巴设计工程师、120位管理人员和350位操作工。焊接车间主任托尼·马丁内兹说,在比亚迪工作,“我拿到了比以前在任何地方都要高的工资,解决了我养家的问题。”据悉,比亚迪当地员工的收入比洛杉矶地区的工人平均工资高37%。
直接投资扩大,为美国经济复苏注入新活力
美国是当之无愧的科技强国,而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中企对美国投资重心逐渐从能源、矿业为主的产业链低端向科技含量更高的产业链高端转移。荣鼎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在5个行业增长最为迅速,其中房地产、信息技术、健康和生物技术、金融和商业服务四大行业2013年至2015年的复合增长率均超过50%。
为了加强与美国科技公司的合作,向美国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产品,中兴通讯于1998年成立美国公司。截至2016年底,中兴在美国的总投资额已达到258亿美元。中兴不仅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还通过购买美国技术产品和部件提振了美国的就业和经济。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中兴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程立新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兴已发展成为美国市场最大的中国手机品牌。而在过去10年里,中兴平均每年花费26亿美元向美国高科技公司采购产品与技术,每年提供高达13万个高科技工作岗位。在全美300多名中兴团队人员中,美国本地员工占80%以上。
“中兴通讯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国际贸易能使各方参与者受益。作为州长,我深知国际贸易和投资对本州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美国堪萨斯州州长布朗巴克曾这样表示。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规模的快速扩大,无疑会为美国经济复苏注入新活力。”美国全国商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多诺霍表示,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美双方应携手合作,共享发展机遇。毫无疑问,在全球化和移动互联的今天,中美两国有着庞大的经济规模和增长潜力,凭借各自独特的经济结构和市场需求,两国技术、资源良性互补、有效整合,双方合作将更为紧密,也将更好地造福两国民众和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