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个蚕桑丝织技艺研学基地对外开放
孩子们正在研学基地参观,了解蚕桑历史文化。
天津消防网讯 “广纱甲天下、丝绸誉神州”……广东首个蚕桑丝织技艺研学基地在佛山西樵镇对外开放。记者16日获悉,从明清开始珠三角桑基鱼塘就培育出强大的丝绸行业,而这个由南海丝厂改造而成的基地将让传统缫丝技艺连同珠三角桑基鱼塘的历史有了传承创新的载体。该基地连日来已迎来了众多刚放暑假的中小学生群体。
早在10年前,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就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史料记载,北宋期间,南海县修筑了“桑园围”,说明当时珠江三角洲的蚕桑生产已非常发达。到了明代,佛山更是发展成为广东最大的丝织业中心,清代道光年间则最为鼎盛。而佛山又以西樵的丝织业最具规模,在清代已经形成了产、供、销为一体的生产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广东著名的蚕桑之乡、丝绸重镇。
据了解,位于佛山西樵镇的南海丝厂于1966年创建,是目前珠三角仅存的一家缫丝厂,曾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桑蚕业的辉煌。今年年初,南海丝厂与相关文化传播机构、教育机构合作,首期投资300多万元建立研学基地,给中小学生提供本土传统文化与产业工艺学习研习场所,以增强孩子的传统文化意识,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家乡、开阔眼界。
据介绍,该研学基地拥有科普功能的活动场所总面积近8270平方米,展馆面积超过537平方米,岭南缫丝博物馆约350平方米,研学场馆2000多平方米。研学项目复原珠三角古老的纺纱织布工艺,建成了集文化传承、传统缫丝工艺展现、蚕桑丝织体验、蚕桑博物馆、亲子教育、学生研学、文化旅游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研学旅游教育基地。
该研学基地共开设蚕花制作、蚕茧标本制作、纺纱缫丝等八大课程。中小学生来到这里,可以了解到当地蚕桑历史文化,学习剥茧抽丝的整个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