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交通系统建设步伐逐年加快 服务出行更智能
天津消防网讯 随着电子警察、电子监控系统普遍投入使用,特别是去年7月1日起交通违法非现场处罚实行记分措施后,与电子监控系统有关的智能交通也越来越受到市民关注。大家都在说智能交通,那么到底什么是智能交通?除了监督交通违法的电子警察外,智能交通还有哪些功能?日前,新报记者走访了本市交管部门,解析智能交通如何改变市民的生活。 稿件统筹金凡晴刘峦
智能交通是什么?智能交通是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特点是以信息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服务。
说起天津智能交通发展,交管局科研所刘少堂表示,智能交通频繁被提起大约是在2000年后,不过天津智能交通发展迈出关键一步是在1997年。“当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内环线区域70余个路口建设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系统,应该是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基础。”
刘科长介绍说,随着智能交通被大众熟知和关注,近年来,依托市政府重点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包括城市快速路一期工程、天津大道建设工程、港城大道工程、天津站枢纽工程、天津西站枢纽工程等道路工程项目,本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步伐逐年加快。主要建设有400处规模的交通流微波检测系统、55处规模的交通诱导显示发布系统、1500处规模的视频监控和电子警察系统、300处规模的中心城区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系统。针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核心程序——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程序开发和总体架构搭建基本完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初步实现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诱导显示发布系统、交通事件检测系统、警车和警员卫星定位系统、110接处警系统、警员数字执法系统等应用系统的集成,各应用系统间信息实现了共享。
在从事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十几年的刘科长看来,虽然近几年本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一直稳步前进,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还只处于起步阶段。“智能交通系统单从表面看似乎只涉及到交通,可这里‘交通’泛指大交通,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等多个交通运输领域及区域间交通运输。这个系统的建设完善,需要多个部门配合,整合出来的信息又供多个部门共享。”刘科长认为,目前发展估计,想要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初具规模还需要5至10年。到时,城市交通管理领域,智能交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将实现路网交通状态实时监控、交通诱导信息动态发布、交通信号控制动态协调、警力分布实时监控、警力快速调度等多项功能的一体化运作,成为日常交通管理领导决策、指挥调度的有力技术支撑。此外,智能交通技术快速发展,可提高道路运转效率,改善道路交通环境,但只有交通参与者提高交通意识,守法出行,规矩行车,才能形成良好的交通条件,才能让大力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发挥最佳效果。
说起智能交通系统,人们最为熟知的应该就是电子警察。而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接触到哪些智能交通系统?它又会给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_page_break_tag_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可实现“绿波控制”
覆盖中心城区300个路口
交通信号就是日常最常见的红绿灯,而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也是智能交通最基础部分。
“协调控制系统说白了就是将一定区域内交通信号实行计算机集中控制,实现联动。最开始,交通信号灯联动范围只有一条路或几条路,进而形成一定区域联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交通信号联动。”刘科长说,这个系统通过铺设在路口的检测器检测流量信息,然后根据流量信息自动改变交通信号灯运行状态,多个路口间联动可实现主干道“绿波控制”。如市民驾车从大光明桥沿十一经路往十一经路立交桥方向行驶,在六纬路口绿灯通过,当行至七纬路口也将绿灯通过,再往八纬路口依然还是绿灯。
当然,协调控制系统发挥最大作用的前提是大家都是交通行为守法者。因为区域协调设置时所依据的参数是正常状况下大家都按交通法规出行,如遇交通意外或有驾驶人因紧急制动降低正常行驶速度、行人横穿道路等意外,很有可能会将绿灯“等”成红灯。
刘科长表示,目前中心城区300个主要路口已纳入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系统。“目前城市面积不断扩大,随着城市发展,区域协调控制系统肯定要继续扩大完善,涉及路口也会成倍增加。”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智能交通的“眼睛”
多种方式采集路面信息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包括对环境信息采集、交通事件检测、交通流量采集及机动车行驶速度采集等。“有时,交管部门公布某个路口交通流量多少、哪条道路有雾团或突然降雨等信息,都是通过信息采集系统得到的。”刘科长表示,信息采集系统最为被人们熟知的就是以电子警察为首的电子监控系统,不过这只不过是信息采集系统的小部分。
在刘科长看来,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交通的“眼睛”,通过信息采集系统可以获知道路发生的所有事情,包括天气、环境状况,路上是否拥堵,每小时车流量,机动车行驶速度等等。据刘科长介绍,目前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也在完善中,现在集中在路面安装采集车流量信息的“磁钉”检测器。此前,快速路段安装了微波检测器,可同时检测多车道车流量、道路占有率、车速等众多信息。天津大道通车后安装了环境检测系统,主要对路面结冰、积水等随时检测,提示驾驶人和辅助快速路监控管理维护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道路安全通行。
交管部门还将研究采用“浮动车”技术用以采集路面信息。“浮动车”技术就是将卫星定位系统安装至机动车上,通过卫星定位系统采集机动车路面行驶速度、时间、轨迹,来分析、收集沿途道路的路况信息。随着信息采集来源多而广,分析出的信息就更加准确,这些信息采集分析后与其他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_page_break_tag_交通诱导显示发布系统最贴近市民生活
可发布实时路况信息
诱导显示发布系统是智能交通服务系统,为出行者提供相关出行信息服务,是智能交通最贴近市民部分。“理想状态下,市民出行可用手机或网络查询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应走哪条道路,大约需多长时间。目的地附近是否有停车场、停车位,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沿途路况预估行驶速度,然后帮助预约停车位。”刘科长说,这就是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的影响,提供这些服务要依靠完善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智能交通系统也是交通服务系统。
诱导显示发布系统还可为市民发布实时路况信息,市民可根据实时路况信息随时更改行驶路线,躲避交通拥堵路段。目前,交通诱导显示屏已在快速路投入使用。
“目前,我们智能交通的基础框架已经建成,剩下的就是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在刘科长看来,依靠智能交通来为我们的出行、驾驶提供服务,将不再是梦想。
有序交通像“机器”需要文明“润滑剂”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城市道路运转效率,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交通拥堵,同样也不能改变备受争议的“中国式过马路”的存在。这种交通乱象为何屡禁不止?有专家认为,科学规划的城市布局、发展成熟的公共交通、高科技的管理手段以及文明的交通行为是影响城市交通是否畅通的四大因素。前三个因素考验的是城市经济实力,而第四个因素恰好是如今影响我们城市交通的最难解决的问题。 稿件统筹金凡晴刘峦
建高效交通体系文明交通是软环境
交警河北支队政委王泰明一直从事交通管理工作,除了是一名一线交警之外,他还是一名智能交通专家。在他看来,如果用一只手表来比喻一个运转有序的城市,那么表盘背后的齿轮和发条就是它的交通体系,而公众的交通文明行为则是这个城市不可缺少的润滑油。
王政委认为,市民的交通文明行为是一个城市的软环境,交通体系、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得再完美,都需要人这个主体来支持、遵守。只有不断提高大多数人的交通文明行为,城市的交通体系才能更有序、更高效。
“就拿电子警察来讲,它是监督交通违法行为的。少数人违反、绝大多数人遵守,它就起到监督作用,如果所有人都不遵守,电子警察能起到什么作用?不单是电子警察,所有交通系统的设置,前提都是交通参与者是守法者。”王政委说,法律规范就好比游戏规则,人们每天的生活就像是一场游戏,大家遵守规则,游戏才能继续,否则只能“死机”。
王政委认为,种种不文明交通行为,其实还是源于一部分人的观念没有及时更新。从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进入汽车交通时代。而在中国,机动车进入家庭仅仅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公众的思想还没有从固有的自行车交通时代转向汽车交通时代。“自行车交通时代,人们很随意,所停就停,想走就走。看看我们现在,很多驾驶员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王政委说,他曾经就遇到过,有驾驶员开着汽车到菜市场买菜,连车都不下,摇下车窗就递钱收菜;有些驾驶员停车恨不得停到家门口,最好下车就进屋,一步都不愿意多走,这些都是自行车交通时代的特征。
改变观念靠宣传
更需行之有效办法
从自行车交通时代向汽车交通时代的转变到底需要多长时间,需要什么样的方式来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作为一名交通管理者,王泰明认为想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还得靠宣传教育,而且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2005年,当时还是交警队长的王泰明就提出“四让”口号: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和谐。今年年初,作为河北支队的政委,王泰明又提出打造“畅通河北”的想法,违章少、行车畅、停车齐、事故降、阻塞轻是“畅通河北”的目标。在王政委看来,要想引起市民的关注,加强他们对于交通法、交通出行行为的重视,还应该建立社会公共信用体系。
除了相应的宣传教育之外,作为一名城市交通管理者,王政委说他也在想方设法改变目前的困境。“比如学校门前的乱停车问题,目前我们在河北区每一所中小学设置‘一校一警’,针对每所学校不同的位置、条件来解决家长停车难的问题。”在王政委看来,光是空泛的口头宣传还不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同样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