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排水防涝:一处一预案 易积水点改造个性化
天津进入主汛期 雨中传递正能量
编辑动机
天津消防网讯 今年以来,城市内涝频发,从6月底至今,鄂尔多斯出现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武汉因暴雨导致严重洪涝灾害;连续强降雨导致成都中心城区8座下穿隧道积水、40处路面积水;广州也遭遇暴雨的侵袭……一年前,京津也曾遭受过强降雨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今一年过去了,我们的职能部门在这一年间都做了哪些努力?未来,当暴雨再次来临时,我们的城市能否经受住考验?昨天,记者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去年的此时,天津那场罕见的大暴雨如今想来记忆犹新,道路受到淹泡、地道积水几乎没过车顶,城市交通受阻。吸取去年那场降雨的教训,保证汛期的通行安全,本市的市政公路管理部门在汛期前完成了中心城区最后一批地道引路的驼峰修建,并对30座地道增加了水位标尺,为过往车辆提示积水深度,一旦超过警戒水位,立即临时封堵。
场景还原去年7月26日,天津普降大雨,市民张志伟骑车经过南口路地道时,地道里的水已经很深了,他只好搬着自行车小心翼翼地从桥栏杆边上走过,不远处的积水中,停着一辆面包车,张先生只能看到面包车的车顶。
改造进程前段时间,张先生看到南口路地道口的引路在施工。原来是道桥部门正在填高引路,作为阻挡雨水的“驼峰”,而且入口的正前方安装上了“标尺”,这样一来,再下大雨,来往的行人和车主就能知道地道里的水有多深。
这一年来,本市市政公路管理部门针对暴雨后部分地道出现积水的情况,做出不懈的努力。市政公路管理局组织道桥处为市内中心区6座地道引路位置修建“驼峰”,利用路面高差阻断部分雨水进入地道。截至目前,北仓地道、北站地道、榆关道地道、南口路地道、成林地道已经完工,西营门地道正在施工。
市道桥处生产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说的“驼峰”其实就是将地道两侧的引路用沥青填高路面,一般填高10-20厘米,起到阻断雨水进入地道的作用,为了不影响行车安全,两侧的引路各顺延了50-100米,车辆正常行驶在上面不会有颠簸感。通过今年入汛后的几场降雨测试,“驼峰”对雨水的阻断效果很明显,地道里基本没有积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市道桥处今年为本市30座地道引路的挡墙显著位置施画水位标尺,地道一旦有积水,行人可以观测地道内积水深度。记者在唐口地道看到,车辆只要进入引路就可以在挡墙上看到标尺线。市政公路局管理处副处长朱长军介绍说,“我们在唐口地道、东风地道、金纬路地道、新开地道、卫国道地道、程林庄地道、大光明下穿地道等30座重点地道施画了水位标尺,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降雨过程中,一旦积水超过10厘米,现场的巡视人员将提醒过往的行人和车辆;超过30厘米的积水,将采取临时封堵地道的措施。”
网格巡查雨中照常
手机拍照积水情况
市政公路管理局的巡查中心将市内六区划分为285个网格,分格管理,方便巡查,一旦发现损坏的设施及时上报。天津的“井盖地图”就是通过这张“网”的资料汇集而编制的。今年市政公路管理部门又将这张“网”的优势发挥到了雨中。朱长军介绍:“我们的巡查员每人配备专用手机,发现问题立即拍摄,上传到信息中心。我们就利用我们的信息平台,在降雨过程中,巡查员可以随时将水情对道路、地道的影响第一时间拍照回传,我们将实时情况反馈给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为指挥部决策提供最真实、最准确的依据。”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地道50多座,而纳入市政公路管理部门监测的重要节点却达到了62个。“我们对每一个点位都配备了两支队伍,一支负责巡视,一支负责抢险。每个点位都责任到人。”朱长军说,“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我们将日常巡视扩展到雨情的巡视,巡视人员要从降雨开始,将雨情变化对路面、地桥的影响,出现的情况以及如何处置一一进行记录拍照,及时反馈。如果因降水造成对道桥设施的损毁,我们的抢险人员将迅速进行抢修,确保设施安全,保证行人的正常通行。”
一处一预案易积水点改造个性化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编辑动机
去年7月暴雨之后,市水务局就着手针对降雨期间暴露的积水问题开展相关改造工作。这一年,本市编制了中心城区52片积水地区和30处积水地道排水设施建设改造计划,着手实施积水点“一处一预案”措施,同时实施完成了7座地道排水截流沟、地道驼峰改造工程以及8处排水节点改造工程,保障市民汛期出行安全。
记者了解到,今年为了让积水点的改造更有效果,本市在中心城区原有防汛抢险预案基础上,强化预案管理,积极制定积水点“一处一预案”措施,针对15处市区外围尚在开发建设当中、排水矛盾不突出的设施空白区域,相应制定了排水建设方案。同时,制定包括本市河东区六纬路地区、红桥区西于庄等21处重点积水区域和21处积水地道的详细排水预案,明确解决时限和责任主体,做到每处重点区域的积水问题得到个性化的解决,保障市民在暴雨时期的出行安全。
场景还原
河东区的六纬路到十一经路地段,是本市的重点积水点地区,由于排水系统不完善,只能靠重力流进海河。去年的大暴雨,这里的积水十分严重,人行便道被淹没在水中,车辆在水中行驶,造成了多辆汽车熄火。有些市民搬出自家的皮划艇、竹筏开始“苦中作乐”。
改造进程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针对这个地区的积水情况,市水务局排管处提前在区域内安置临时泵站,确保暴雨来临时,可以将这个区域内的积水直接强排进海河中。同时,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个区域排水的南站泵站已经基本建成,具备排水能力。
场景还原
记者随后来到了本市红桥区西于庄地区,这里由于排水设施、河流管道比较老化的原因容易造成大面积积水。去年,由于积水无法正常排放,不少地区的积水情况很严重。附近的居民于阿姨对记者说,去年下大雨的时候,小区门口的积水特别深,已经到达膝盖的位置,“真是出也出不去,进也进不来,我感觉我自己和游回家没什么区别。”
改造进程
昨天,记者在红桥区西于庄了解到,今年针对这一情况,市水务局排管处在这里增加4处临时泵站外,根据这片区域的特殊情况,排管处还将提前腾空管道,如再遇雨情,可以缩短排沥时间,起到调蓄雨水的作用。
场景还原
去年7月的大雨,让不少市民对地道有了新的认识,地道由于地势低,在遇到强降雨的情况下,造成大面积积水,而河道内的鱼类也可能会顺着水势进入地道。去年大暴雨时,一些市民就纷纷“拿着大木盆”到地道里捞鱼,让大伙儿见识了“哏儿都人民”的魅力。
改造进程
昨天,记者了解到,今年本市将重点对地道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启动了33座泵站、17处地道、部分道路管网设施的建设改造工作。记者朱潇骁摄影新报记者王健吴迪
除积水点的改造外,这一年,本市还在配套设施上进行了增加和改进,通过泵站、管网、河道等多方疏通,让积水能够更快速地排除,形成一张排沥迅速、通畅的“排水网”。
工人正在进行临时泵站的安装调试工作。
泵站 新建12座泵站已具备运行条件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夏海河流域及本市降雨较常年略偏多,防汛形势不容乐观。为解决去年市区在应对强降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年初以来,本市实施了南仓道、南仓、四十七中、昌凌路、卫南洼、咸阳桥、真理道、双林、阎街、龙门道、宋庄子、南站等12座市区排水泵站建设,截至目前,这12座新建雨水泵站已具备运行条件。
此外,进入主汛期前,市区主干排水管网及低洼易积水地区设施疏通1至2遍,对209座雨污水泵站机组进行台台转检查;汛前计划治理死井75座、拆除管堵50个;完成北塘排水河、四化河清淤治理和23处(41台)临时泵站安装、20项泵站大中修工程;加快泵站远程监测分控平台建设及泵站自动化改造,进一步扩充了防汛调度系统监测覆盖面。加大防汛物资储备,市排管处储备了潜水泵、检井泵160台套,发电机组39台,并备有大型抢险泵车、移动泵车,临时应急排水能力达到9万方/小时。
今年,本市继续开展防汛专项检查行动,对地铁5号线、6号线、在建重点工程及周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完善导行路收水设施,杜绝设施占压、泥浆排入等现象发生,并对防汛物资储备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汛期发挥作用。
市排管监控中心的大屏幕可显示积水情况。
河道 市区排水河道及管网通畅
在去年的暴雨中,河道在市区排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排水顺利,这一年,本市陆续完成了北塘排水河、四化河清淤治理,有效提升了河道排沥能力,加上对中心城区卫津河、津河、护仓河等主要排水河道的整治,市区排沥网络已基本通畅。通过一系列措施,目前市区已实现排水河道及管网通畅。同时,市水务局将陆续实施中心城区排水能力提升工程,计划对新开河—金钟河、大沽排水河进行治理,开展外环河卡口整治,建设金钟河口泵站和北塘河口泵站,从而彻底打通中心城区南北两条排水出路,进一步提升市区排水能力。
预案 排管处成立11个抢险队
针对去年强降雨暴露出的问题,今年,市水务局对组织预案体系进行了全面调整。及时调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区分部组织机构,由相关委、局主要负责人指挥,市内六区及东丽区、北辰区区长为指挥部成员。市区两级防汛部门严格防汛工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组织纪律,加强市、区两级指挥部门的沟通配合,并建立起与市气象局、交管局、市政公路管理局以及市电力公司的联动机制。同时市排管处也成立了11个抢险队和多个巡视组、保障组,全面落实市区防汛工作责任制,施行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目前,市排管处已经开始防汛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