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完成第二航段首潜 发现多种海底生物
天津消防网讯 中国国家海洋局8日消息称,“蛟龙”号于北京时间8日在位于东北太平洋的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成功完成了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首潜。此次最大下潜深度5268米,发现多种海底生物,并测算出结核覆盖率约50%。
当地时间8月7日7时许(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1时许),“蛟龙”号进行了第二航段首次下潜,历时9个多小时。本次下潜确认载人潜水器技术状态良好,进行了近底航行拍摄,发现了多种海参、多种鱼、海星、柳珊瑚、海蛇尾等海底生物,并初步测算出结核覆盖率约为50%。
据了解,“蛟龙”号于当地时间7时45分被布放入水,8时02分开始下潜。12时许,“蛟龙”号下潜至5200多米。潜航员分别进行了载人潜水器功能、性能检测,开展沉积物土工力学原位测量,兼顾进行生物诱捕,开展近底航行拍摄。
通过本次下潜,工作人员发现了潜水器海水泵注水阀等一些技术故障,验证了“蛟龙”号技术状态;原位土工力学测量仪未能正常工作,有待后续进一步改进;此外,还获得了大量海底高清视像。
据悉,当地时间8日-12日的天气状况和海况符合下潜作业要求,科考队于8日对“蛟龙”号进行检查维修,9日-12日或将进行2-3次科学下潜。
“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于6月10日从江苏江阴起航,共分为3个航段,预计需要113天完成。第一航段,即南海航段于7月10日完成,期间共进行了10次下潜,完成了对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标定、长基线系统试验、冷泉区科学考察,和海山区科学考察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