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黑账号为违法行为提供“掩护马甲” 怎么管?
天津消防网讯 今年7月,辽宁朝阳公安局发现网民“话某某”在QQ群中发布出售实名微信号的信息,经过4个多月侦查,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5人,涉案微信账号5万余个。
10月,浙江乐清公安局抓获了一个假冒腾讯“微粒贷”员工的诈骗团伙。警方在审讯中发现,该团伙利用从非法渠道购买的社交账号作案,涉案金额约60万元。
12月1日,互联网账号恶意注册黑色产业治理论坛举办,并发布《互联网账号恶意注册黑色产业治理报告》指出,这类黑产广泛存在于社交、金融、电商、内容、交通等互联网场景中,违反了实名制规则,增加了平台安全成本,滋生了下游“黑灰产”,严重危害网民利益。
买账号图什么
“掩护马甲”滋生诈骗
最近,浙江乐清的小叶遭遇了一场诈骗。做生意的小叶急需一笔资金,想起之前在某个聊天群见过一个自称“腾讯微粒贷内部人员”的群友。添加好友并翻看对方之前发布的朋友圈后,小叶认定这个人的确是“微粒贷”工作人员,便打消顾虑,按要求提供了贷款所需材料。随后,“内部人员”发来申请贷款成功的视频并索取5000元手续费,小叶刚把手续费转过去就被对方拉黑,这才发现自己上了当。
明明看起来是正式工作人员,怎么变成了骗子?乐清警方在审讯中发现,这个网络诈骗团伙专门利用从非法渠道购买的社交账号作案,实施诈骗的账号由专人“养号”,通过加好友、加聊天群、发朋友圈等方式打造职业化和生活化特征,具有很强迷惑性。
360猎网平台发布的《2017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指出,身份冒充、网络交友等成为网络诈骗主要类型,“身份冒充似李鬼,高仿实难辨真伪”成为网络诈骗新特点。
“这些网络账号不以正常使用为目的,绕开网络‘实名制’和平台安全监管措施,为网络诈骗、刷单炒信甚至网络黄赌毒等行为提供‘掩护马甲’,滋生了黑灰色产业,扰乱了网络秩序,也对互联网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和困难。”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专家张文涛说。
“黑账号”从哪来
既要“养活”又要“养贵”
2015年2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指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
在越来越严格的实名制要求下,为了获取大量无从追溯真正使用者的网络账号,恶意注册、“养号”等行为应运而生,并形成了链条完整、分工明确的黑色产业链。
要注册账号,先得有一个手机号。专业的手机黑卡“卡商”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取大量手机卡,为恶意注册提供支持。随后,恶意注册方通过批量注册设备,利用“接码平台”“打码平台”自动识别短信或语音验证码,通过网站平台验证,初步获得大量账号。
由于这类新账号很容易被平台判定为“僵尸号”而封禁,又催生了“养号”团队,专门负责“养活”“养贵”这些违规注册账号。“养号”团队设置自动脚本,让新账号不断自动执行添加好友、浏览信息、发布状态等操作。也有专业“料商”提供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朋友圈状态配图等个人信息,让账号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此前,广东、广西、甘肃等地出现“卖茶女骗局”,诈骗实施者在社交平台上假扮成美丽善良、家有茶庄的“卖茶女”,与受害人聊天数月并建立信任之后,才开始以茶庄装修、外公生病住院、与继母争夺茶庄经营权等由头骗取受害人钱财。仅广东惠州打掉的一个团伙中就有嫌疑人239名,冻结资金3200万元。
据了解,下游人员会根据注册时间和账号内容丰富性给出不同收购价格:刚注册的新微信号价格约为10元左右,注册时间满1个月的为40元,而注册时间满一年的微信号,收购价高达200元。出售违规注册账号的团伙也获利颇丰,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团伙三个月即可入账千万元。
“一方面,有些人想逃避监管,不希望以真实面目示人,制造了对违规网络账号的需求;另一方面,有人发现出售网络账号有利可图,而且一本万利,于是大量注册恶意账号。我们必须查漏补缺,斩断利益链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
管账号怎么做
验证身份“实名实人”
和你热情聊天的银行工作人员,可能是心怀鬼胎的诈骗者;网店好评一片的热销商品,可能是同一个小号“刷好评”的结果;乘坐网约车出行,可能遭遇人车不符、人证不符的司机……如果任由不能追溯真实使用者的网络账号通行无阻,不仅会扰乱网络秩序,更会威胁线下的人身财产安全。
为打击恶意注册和“养号”行为,微信安全中心开展专项打击行动,截至2017年底,恶意账号注册量降幅达到50%,存量恶意号总量降幅达到近70%。今年5月,广东公安网安部门开展“安网4号”打击黑卡违法犯罪专案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192名,缴获“黑卡”296万余张。
为了逃避监管和法律制裁,网络账号买卖黑产也在不断应对。今年6月,江西吉安街边出现印有“因腾讯封号严重,微商举步维艰,高价回收微信号”的小广告,明码标价向普通用户收购网络账号,还大言不惭“一个微信号而已,除了聊天一无是处,不如卖了然后吃顿(饭)”。有的“黑产”团队严格按照不高于法律量刑条件下限的标准,少量多次冒用公民个人信息;有的“接码”“打码”团队打着各种公益幌子,实际帮助恶意注册团队进行手机验证码自动识别。
“归根到底,还是网络账号的身份管理存在漏洞,没能把账号注册者和实际使用者绑定起来。必须真正做到‘实名又实人’,把网络实名制落到实处。同时,相关法律法规应当跟上网络违法犯罪新变化,网站平台应履行主体责任,地方网信部门也应参与管理,做好全流程监管。”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副学部长王四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