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抓好当前部队基层中队安全工作的几点措施
现实中有这样的情况,当上级部署安全工作排查,或者其他单位发生了安全事故时,上上下下都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预防事故,往往这段时间部队很安全。但是当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没事了,大家思想麻痹、精神松懈,事故常常就在这个时候发生。本人就结合平时部队管理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谈几点粗浅感悟:
一、抓安全工作,扭正心存侥幸的思想,让“错位”的理念“正位”
抓安全工作,心存侥幸就是最大的不幸,盲目乐观就是最大的祸源。现在,基层单位往往都有这样的认识误区,出了安全事故,不是去反思自身在抓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却归咎于运气不好、霉运当头。这种思想上的弱化和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制约了部队抓安全工作的准度和力度,需要领导机关加强引导,经常耳提面命、时时常讲常新,帮助扭转错误认识、走出思想误区,把错位的理念正过来。
一是要走出“紧闲都是风”的思想误区,不能随波逐流。尽管这几年部队各级对安全工作抓得很紧,但是部分基层官兵思想上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往往认为人家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对于上级部署的安全检查任务,就是开个会,拟个方案,传达精神,时间一到写个总结便完事,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和效果,应付了事。上级部署安全工作,往往是更多的从宏观的、共性的角度来安排,而基层单位都有其自身不同的个性,每一个阶段的安全工作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抓安全工作千万不能人云亦云、麻木懈怠、随波逐流,作为基层干部需要去主动思考、认真谋划,弄明白本单位安全工作的弱项难点在哪里、薄弱环节是什么。
二是要走出“抓安全没成绩”的思想误区,不能本末倒置。受社会上浮躁心态的影响,对于一些需要长期下苦功夫经营的事项,往往不那么热衷。认为安全工作抓好了没有成绩,抓不好运气好可能也一样不会出事,往往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执勤练兵、部队建设等易出政绩的内容上,忽视了安全工作。虽然这种重有形轻无形、重硬件轻软件、重表层轻本质的做法,能取得一定的“短期效应”,但是如果在安全工作上打了折扣、出了事情,纵使有天大的成绩也全部归零。有句俗话叫做“年初出事、白干一年,年尾出事、一年白干”,一天的努力虽不足以成就一年的成果,而一天的疏忽却足以毁灭一年的成果。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安全工作本身就是完成好各项中心工作的前提,也是部队谋求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满足了“部队安全”这个前置条件,部队全面建设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要走出“为了安全一刀切”的思想误区,不能因噎废食。现在在基层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人为地将安全与部队全面建设割裂开来,不管部队现实情况怎么样,戴着怕出事故的枷锁搞一刀切,以牺牲部队战斗力消极保安全,降低了建设标准、阻碍了部队发展。习近平同志说过“一支军队必须要能打仗、打胜仗”。安全工作虽然重要,但也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以牺牲部队战斗力为代价,不能因为怕出事而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因此,抓安全必须向实战看齐,认真研究当前部队在执勤练兵、队伍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科学谋划、统筹结合,抓牢安全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把部队战斗力提上去、把中心工作做出彩。
二、抓安全工作,纠正拆墙补瓦的现状,让“缺位”的工作“到位”
做好安全工作贵在部队按条令运行、官兵按制度办事,贵在坚持常态化预防,重在防止即兴式表演、演练式操作。大量的案件、事件警示我们,安全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永远都是感叹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全时空。抓安全工作必须要有“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围绕勤务实战抓、围绕中心工作抓,经常抓、抓经常、反复抓、抓反复,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使之成为常态化。
一是要紧扣细节,做到防微杜渐。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案件和事故的发生都因为小隐患不察觉、小细节不重视、小问题不解决、小毛病不整治,日积月累酿成不可挽回的大祸。
二是区分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安全工作瞬息万变、难以把握,每个中队有其鲜明的特点,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重点的去区别对待。安全事故的发生无外乎有三个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以及外力的因素。因此,在考虑安全工作中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有侧重的去衡量,比如说一个中队存在车辆老化的问题,就需要特别关注车辆行驶安全问题,每次出车前多检查一遍、行驶过程中多提醒一点,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就会低一些;
三是抓牢节点,做到因势而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实证明,安全工作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季节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抓安全关键是看基层中队干部是否能够根据这些规律特点有针对性的抓好工作,可以把安全事故分为长期性和阶段性两个特点,如保密、人员思想、执法执勤等都是需要长期抓的工作。而阶段性的工作是指老兵退伍、极端寒暑天气、重大流行病等这些时机节点,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对于这种阶段性的安全工作,如果措施扎实有效、有的放矢,那么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相对较小。比如老兵退伍,主要是人的思想波动比较大,这时候就需要特别关注特定人群的思想变化、多谈心、多交流;又如极端寒暑天气,就需要关注食品安全、行车安全、训练安全等特定环节的安全事故,有针对地去预防,安全事故风险就降低一分。
三、抓安全工作,解决机制不顺的桎梏,让“失位”的制度“归位”
现在不缺安全机制,缺的是机制的执行和落实。为什么有些安全机制强调了、说过了还落实不了。其中有思想上不重视的因素,但也有某些机制不适应基层现状、不管用、不好用,是影响机制落实的原因。如何让机制更具生命力?关键在于符合实际、紧贴基层、简便易行、实效明显。
一是安全机制要随警而动,人在哪里就跟到哪里。纵观这几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真正在部队执勤训练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并不多,大量的是发生在八小时以外或者官兵休假期间的安全事故。这其中固然有自身因素,但是八小时以外预防机制没有跟到位是主要原因。因此,要着重抓好八小时以外人员的安全防控机制,建立和完善“部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全面了解掌握官兵的交友圈、娱乐圈、生活圈以及遵章守纪情况,做到全面管理不漏项、全员管理不漏人,确保每个人、每件事都在管理控制当中,禁之于未萌,止之于未发,防患于未然。
二是安全机制要全位覆盖,问题在哪里就跟到哪里。事故隐患不是孤立存在,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通常一个隐患苗头在其一定的条件环境下不会发生问题或者已经得到了解决,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又容易诱发出来,成为安全事故的导火索,如人的思想问题,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教育,思想相对稳定下来了,但随时仍有可能出现波动,如果基层干部麻痹大意,简单地认为问题就解决了,那么往往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建立全方位的预警机制尤为重要,要充分各类安全组织的作用,激发官兵和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激活各类组织在安全工作的活力,努力做到安全工作的全覆盖、全渗透、全贯穿,真正做到问题在哪里就跟进到哪里。
三是安全机制要紧接地气,什么不适应就更新什么。当前,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许多新的技术逐一面世,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部队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对部队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部分安全制度更新的不够及时,当出现一些新的苗头隐患时,相关的安全制度却没有跟上,导致基层无据可查、无“法”可依。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建立动态的安全机制。要随着部队安全情况变化及时进行更新,通过下发操作手册、安全预警、预防提示等手段,不断提醒基层注意新生的安全隐患和苗头;每年要对安全制度进行梳理,对于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及时更新淘汰,并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纳入到安全管理视线,研究制定新的举措,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