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点及提升灭火能力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如何提高供水能力、迅速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经济损失,是摆在消防部门的一大难题。结合工作实际,笔者根据广东省珠海市高层建筑实际情况,就加强消防员登高能力、提高供水车辆装备效能、强化供水车辆装备训练等方面谈几点认识。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点
我国定义的高层建筑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另一类是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非单层厂房、场库和其他民用建筑。超过100米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据统计,目前,我国有高层民用建筑36万余栋,其中超高层民用建筑有8500多栋。珠海市高层建筑5726栋,其中公共建筑403栋,住宅建筑5323栋,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47栋,在建超高层建筑92栋。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火场供水不足。我国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给水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满足较大型火灾用水量需求。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最大设计流量为每秒出水40升。火灾较大时,还需要借助水泵接合器实施供水,其供水能力受车辆供水高度和水带耐压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如果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且建筑消防设施无法正常运行,如何利用移动消防车辆装备,实现足量的火场高空区供水值得我们深思。
2、灭火作业障碍。一是相当数量的高层建筑处在老旧楼区周围,消防通道狭窄,经常停放车辆,甚至架设电线较低,难以满足消防车通行或展开需求。如英国伦敦“6·14”火灾公寓大楼周边消防车通道比较狭窄,消防车辆无法通行与展开,造成火灾扑救难。二是一些新的高层住宅大部分被绿化隔离带、树木和护栏隔离,且高层建筑主体建筑周围往往设有裙楼。发生火灾时,举高类消防车很难展开工作,中小型消防车也只能远离建筑物停靠。三是当前我国举高消防车的工作高度范围为20米至100米左右,大多数情况下难以满足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任务的要求。特别是举高消防车工作高度越高,车体就越庞大,无法驶入部分街道,难以靠近火场实施救援。
3、消防员行动能力受限。一些高层建筑由于诸多因素无法实施“外攻”,且固定消防设施损坏,消防员必须要负重登高十几层楼甚至更高,严重消耗消防员的体力,特别是空气呼吸器供气时间受限,从而影响了战斗力。
结合实际提升灭火能力
1、加强辖区高层建筑“六熟悉”、预案制定和灭火演练。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供水效率一定程度受消防员对目标建筑熟悉程度的影响。因此,应当定期对辖区高层建筑进行调研,详细掌握辖区全部高层建筑的情况。一是掌握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情况,摸清消防泵和消防水池情况,室内外消火栓的数量、位置和管网直径,室内消火栓、水箱和水泵接合器分区情况,并进行测试;二是掌握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摸清消防电梯的可靠性、内部防烟楼梯的防烟性能,找准符合水带铺设或外部登高消防车展开的作业面,并进行测试;三是立足于最大、最难、最不利情况下的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修订高层建筑数字化预案,开展不同等级编成的灾害应急处置演练,切实提高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实战能力。
2、加强消防员登高能力测试与评估。针对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火灾对体能的“超标准”要求,重点掌握消防员在不同条件下的登高耐力极限,准确评估整体作战实力,避免盲目冒险。一是掌握空气呼吸器的实际使用时间,找准适合当地气候的空气呼吸器登高极限;二是掌握消防员穿全套灭火服负重登楼的情况,摸清消防员登高极限;三是开展辖区高层建筑蜿蜒铺设、垂直铺设水带测试,在消防员体能极限范围内找准适合每个高层建筑的供水线路。
3、加强高层火灾扑救供水装备研究。针对辖区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实际,对所配备车辆装备进行测试,全面掌握消防车辆装备供水最大性能值,为实战提供依据。一是开展消防车供水测试,进行单车供水、大功率水罐泡沫消防车供水、双车耦合供水、消防车与手抬泵串联供水、举高喷射消防车供水、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供水测试,摸清供水高度,优化车辆组合方式,发挥车辆、装备最大供液效能;二是为高层建筑密集地区配备适用高层火灾扑救的车辆装备,满足高层火灾扑救需求;三是加强高层供水装备研制和革新,开发诸如高层水带铺设器、高压水带接口保护器和高压泄压接头等超高层灭火救援供水实用装备,切实解决高层供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加强高层火灾扑救供水装备训练。在配齐适用高层火灾扑救的车辆装备基础上,扑救高层建筑火灾主要依靠消防员对供水装备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应加强高层火灾扑救供水装备训练。一是开展高层火灾扑救综合素质训练,切实提高消防员在高层灭火现场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二是开展高层火灾扑救作战能力训练,根据辖区情况,结合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和人员装备情况,合理开展负重登楼、固定消防设施应用、水带铺设、灭火剂供给和举高消防装备应用等训练;三是开展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供水编成操法创新活动,立足现有人员装备,总结几种符合辖区情况、操作性较强的供水编成经验,并开展经常性训练,切实提高高层火灾扑救实战能力。(雷荣国 作者为广东省珠海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