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消防部队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
一、引言
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旅生涯是军人一生当中最宝贵最值得回味的激情岁月,但军旅生涯毕竟很短暂,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不可能当一辈子兵,迟早会面临退伍和转业。那么摆在军人头上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那就是二次就业问题。现在有些战士在面临退伍时心里很迷茫,在部队呆了几年学了一身的消防技能和灭火救援本领,可是退伍回到社会,救火勇士除了会灭火,其他什么都不会,英雄没了用武之地。这不仅给地方安置退伍军人带来难题,有些军人退伍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而穷困潦倒,甚至走上不法道路,给原来部队的声誉带来损害。还有些战士想到早晚要离开部队,退伍后又不知道干什么,对未来失去信心,因此在服役期间工作积极性下降,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得过且过,工作和生活没有激情,严重影响了部队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那么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那就是积极有效地建设军地两用人才。下面笔者就以基层消防中队的角度,以战士为对象,谈谈自己对消防部队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的看法。
军地两用人才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战士经过军事、政治、文化、体能和民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成为具有保卫祖国和生产建设两套本领,军队和地方都能发挥作用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邓小平在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召开的中央军委全会上提出来的。他指出:“只着眼于军队本身建设的需要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的需要。要使我们的干部和战士,经过训练以后,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对消防部队来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就是消防官兵在服现役时部队不仅要教会他们灭火救援技能,还要教他们文化知识,以自身岗位为依托,积极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争取在服役期间学到一技之长,为以后退伍就业打下基础。真正做到:“入伍即成才,退伍即毕业”,体现部队大学校、大熔炉的作用。
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重大意义
1、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能充实战士的业余生活,激发干劲,使战士安心服役。根据部队实际情况,士官有较多业余时间,而很多人的业余时间不是用在学习上,而是聊天和娱乐上,久而久之就感觉工作、生活无聊,没有激情。想学点其他本领,又因为自身知识水平低,自学能力差,最终很多都不了了之。中队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帮助战士学习实用的技术和技能,这不仅能充实战士的业余生活,避免浑浑噩噩度日,无所事事的生活。也使他们接触了新鲜事物,在服役的同时也在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学到了真本领,不再为退伍后不知道干什么而发愁焦虑,在从军的几年里,既得到了锻炼,又学到了本领,加强了对部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安心在部队服役,从而有利于部队的稳定。
2、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有助于妥善安置退伍军人。我国战士退伍相关规定:只有在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二等功(不含集体二等功),因战、因公致残的二、三等革命伤残人员,三期士官退伍才能享受专业待遇,有政府安排工作。其余的战士退伍,基本上都是政府协助安置或自谋职业。通过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使得战士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官兵在部队学到的驾驶、机电、维修、烹饪、会计理发、食品加工等技术和技能在地方上就能迅速发挥作用。退伍军人找工作就容易,有助于妥善安置退伍军人,从而促进社会稳定。
3、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在部队学习驾驶、机电、维修、烹饪、会计、理发、食品加工等技术和技能,这些回到地方的军地两用人才充分发挥自己在部队学到的一技之长,结合家乡实际选择路子,有的当上了村干部,正带领着一方群众致富;有的成为种养业大户,带头科技兴业;有的当上了民营企业老板,正带动着周围群众致富。许多曾在部队接受过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如今活跃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各个领域的退役军人普遍有一种感受:当年的军地两用人才培养,使他们受益匪浅。因此通过在消防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使消防军人在部队能灭火救援,退伍转业了能投身于地方建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当前基层消防部队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的现状
1、中队对军地两用人才培养不够重视。消防部队是承担灭火救援任务为主的武警现役部队,消防中队分散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平均每个中队官兵不足30人,官兵每天都要执勤备战,人员不能离开岗位,所以消防基层中队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很难达到规模化和高度统一,主要是靠上级培训和中队组织引导。基层消防中队的执勤任务重,压力大,主要忙于完成灭火救援和政治任务,干部少有时间和精力专门顾于此,因此造成中队对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不够重视。但是消防战士,特别是士官,却有很多空余时间,这就造成了干部忙而战士闲的局面。而战士大多是初、高中毕业,文化素质偏低,自学能力较差,如果没有组织的引导和帮助,想学个技术也只是想想而已。中队干部想培养却缺少时间和精力,战士想学却缺乏组织和引导。
2、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覆盖面小。现在基层中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主要是靠上级对特殊岗位人员培训的模式。消防基层中队战士要想学退伍后可以用到的本领,只能依托自身岗位了。消防部队会定期对经选拔预任特殊岗位的战士进行短期的培训,比如司机、文书、通讯员、装备技师、司务长、给养员等。经过特殊岗位培训的人确实学到了驾驶、协作、车辆器材维修、财务、烹饪等本领,这些本领不仅在现任工作岗位上能发挥作用,退伍后同样有用,算得上是学到了一技之长。但是这些特殊岗位毕竟很少,大部分战士是战斗员,空有一身灭火本领,退伍后没有用武之地。普通战斗员在部队想学一门技术就比较困难,所以主要对特殊岗位人员培训的这种模式不仅单一,而且覆盖人员少,不能惠及所有的战士。
四、基层消防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建议
1、基层中队一定要重视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基层党支部要高度重视,要从部队的长远建设、基层的全面建设出发,不仅要着眼部队当前的工作,还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不仅要看到部队建设本身需要,还要看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不仅要关心官兵的一时,更要关心他们的一生,因为就大多数来讲,在我们官兵的一生中,在部队工作时间是短暂的,而在地方工作则是长期的,我们既要看到部队建设的需要,也要考虑到今后他们回到地方参加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到基层建设的重要位置,列入党支部的议事日程。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长远目标和年度规划,不断分析研究育才工作的形势,认真解决育才工作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注意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途径,提高育才质量。二要认真做好思想工作。要教育引导官兵明确学习目的,确立正确的学习成才方向,并努力使全体官兵形成共识。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明确分工,又齐抓共管,有困难共同克服,有矛盾协调解决。
2、战士自学和组织培养相结合。中队鼓励和支持战士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钻研一项技能,中队积极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如代为购买书籍、资料,联系地方专业人员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由于部队纪律的严肃西,中队战士不能外出脱产学习,只能在中队以在职学习为主。当然也要教育和引导官兵坚持训练、工作为主,业余为主,不能因为业余学习而丢开训练和工作。中队要经常给战士普及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比如法律常识、电脑基本操作、软件应用等。此外中队还要积极和驻共建单位联系,利用它们现有资源对战士进行指导和帮助。
3、部队自育与军民共育相结合。消防中队可以根据中队战士的不同岗位,利用部队自有资源对他们进行军地两用技能的培养。以岗位为依托,组织官兵学习机电、维修、烹饪等技术和技能。除结合岗位育才外,还可结合基层经常性的工作和各种活动办学育才。如结合文化活动,组织官兵学习摄影、美术、书法、新闻写作、文艺创作、体育裁判等知识;结合军校招生,组织官兵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结合后勤工作,组织学习电工、财会、理发、食品加工等技术。同时也要利用驻地条件进行军民共育。军地共育两用人才是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有效途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民用专业技术知识,地方具有很多的有利条件。而我们基层单位,由于师资、技术力量有限,难以满足官兵求知成才的需求。因此,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可结合军民共建活动,利用军民共建点和驻地其他单位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的有利条件,实行军地联合办学,共同育才。比如,中队可与地方有关单位协商,建立军民共建点,派人到共建单位去实习培训;聘请地方教师、技术人员到部队讲课辅导、指导实习。组织士官在职学历教育。积极组织和支持士官参加军地教育机构组织的中专以上学历教育,如函授、自学考试、电视大学等。
4、做到定向培养,学而有用。所谓“定向培养”,它的本质要求就是根据人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因此,我们说,要做到定向培养,首先就要了解和掌握好地方人才需求信息,搞好人才预测。比如,我们在工作中可以通过走访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与本单位成员籍贯相对集中的地区的政府建立联系、或者从大众媒介中了解获取人才需求的信息。其次要根据需要和扬长避短的原则,按照育才和成才的规律,确定培养目标和内容,要避免出现“制定目标并非所需,所开专业并非所能,所学内容并非所爱”,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一定要根据官兵的文化基础、担负的任务和在部队服役的期限等一些具体的情况确定。千万不能脱离官兵的具体情况盲目地去追求一些过高而又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因此要按照每个战士的文化基础、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按照不同情况安排学习,帮他们确立军地两用成才目标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