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场纪实:攀枝花森林消防支队跨区增援凉山州喜德县火场时间轴_天津消防网 
欢迎光临:中国天津市消防网门户网站现在时间:
消防新闻

火场纪实:攀枝花森林消防支队跨区增援凉山州喜德县火场时间轴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20-05-14 09:56:08    编辑:管理员    浏览:5043

  天津消防网讯 5月7日下午5时,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与冕宁县交界处发生森林火灾,随后在风力作用下迅速蔓延。为扑灭火灾,140名攀枝花市森林消防支队的指战员奉命于8日上午11时40分出发紧急驰援作战,并于当日18时许到达指定地域。在随后5天4夜的灭火行动中,他们经历了高原恶劣的环境,5天4夜连续奋战,圆满完成增援任务。

  9日凌晨3时30分,根据联指命令,支队仁和大队一中队38名指战员会同凉山森林消防支队27名指战员携带常规灭火装备,沿火烧迹地穿插至火场最北端,寻求与阿坝森林消防支队和总队特种救援大队会合。

  行进过程,困难重重。在一处长度近50米、坡度达70度的陡坡上,指战员们经历了“生死考验”。坡的两侧是光秃秃的崖壁,坡正面除了石块,没有任何可以借助攀爬的东西。可一旦上了这个坡面,那就是“华山一条道”,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为了上山,大家首先试一下石头是否牢固,随后用手死死抓住石头,并尽量放低身体和重心,用几乎跪爬的方式一个一个往上登。遇到阵风袭来时,为防止跌落,他们只能全身趴在坡面上,并更加用力地抓住岩石。“打了这么多场火,爬了这么多山,从没遇到过这么凶险的,自己的腿都禁不住发抖。”大队长钟诚说。

  9日下午为阻止林火翻越山顶再次蔓延到冕宁县境内,支队奉命转移到火场最北段山顶。此处平均海拔3400米,受高原气候影响,早晚温差极大,24小时风力不间断。搭起的帐篷除了用钢钎固定,在周边还加固了石块,晚上睡觉的时候风从四面八方灌过来,呼哧呼哧作响,帐篷也跟着晃动,让人禁不住担心帐篷会被吹走。凌晨向火场开进时,10度以下的平均气温逼着队员往前赶,因为只有动起来才不会觉得冷。

  10日凌晨3时,在凉山州消防救援支队的配合下,支队指战员再次兵分两路展开扑救行动。一路从火线东北侧采取以水灭火方式,依托消防水车提供水源,在密林中铺设管带越过山顶,沿火线边缘边打边清。6时20分,他们与另一侧相向而行的兄弟单位会合,成功阻止林火继续在冕宁县境内蔓延。

  但另一路的扑救行动却不那么顺利。根据命令,队员们在6台消防车的协助下,从山上往山下边打边清,争取与从山下往山上扑打的凉山森林消防支队会合。随着行动的展开,水带越铺越长,林子越来越密,坡度越来越陡,而山体的左侧还是未烧过的林子,时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着火声。穿梭在这样的林子里,最怕的就是风向突变、风力陡增导致林火行为突然变化。为安全起见,队员们只能一边行动,一边利用油锯和手工具开设安全区以防万一。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林中烟雾变浓变大,鉴于火场下午风力会加大的规律,支队指战员奉命原路清理返回。

  11日早上6时,支队指战员再次进入火场,采取以水灭火与开设隔离带相结合方式清理烟点、阻截林火。支队盐边大队指战员负责隔离带开设,队员们需要利用油锯、手工具将隔离带开设至山脚土路形成闭合,以防止林火越过山梁。开设区域林木密集,平均直径超过30厘米,枝丫纵横交错,林下可燃物载量大。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开设隔离带,队员们需要首先将其阀断,而后进行分段,再交由后续人员移动至安全地带。负责现场指挥的盐边大队一级指挥员郑震宇原本手上长满了老茧,当任务结束脱下手套时,才发现老茧都被磨掉了。

  12日早上9时40分,支队在处理最后几处烟点后将火场移交地方,队伍组织撤离归建。


消防培训
点击排行
随机新闻
友情链接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1994375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