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持续提升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
天津消防网讯 凌晨时分,大席河洪水预警声响起,位于下游的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内莞镇显村值班员急忙摇动报警器。
村治保主任、锣长围着村子跑了四圈,一边敲锣一边大喊:“乡亲们!洪水来了,赶快向国道转移……”群众在村干部的组织下,迅速奔向应急避难场所。
不久,无人机升空,对受灾地区进行勘察;直升机迅速驰援运送物资;应急通信保障车疾驰而至,恢复现场通信……
这是日前举办的广东省基层防汛实战推演时的一幕。机构改革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持续提升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防灾减灾救灾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强台、抢大险、救大灾,建设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补基层防灾短板,创新制度及科技保障,全力做好综合减灾各项工作。与2018年同期相比,2019年该省受灾人口数量下降84%,直接经济损失下降78%。
完善基层防灾体系——
防灾减灾责任“一竿子插到底”
灾害来时如何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怎么让老百姓提前避险?广东省做了很多探索,在基层已初见成效。
2019年6月10日,河源市突降百年一遇大暴雨,由于内莞镇显村地势较低,村里一些房屋距离河流很近,情况十分危急。当日9时许,在获悉邻村的一些地方已经被洪水吞噬后,村主任黄志标突然发现自己手机的信号中断了。眼看着河水水位持续上涨,来势汹汹,黄志标想:“不行,要赶紧组织群众转移。”
一时间,整个村子都动了起来,持续作响的警报声,越下越大的雨,还有在雨中忙着转移村民的村干部们。他们按照分工,挨家挨户劝导村民迅速转移。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不相信有大洪水到来,不愿意转移。村干部们耐心劝导,见老人还在犹豫,决定每人背起一位老人,迅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最终,因为转移及时,全村没有一人伤亡。
近年来,广东省减灾委、省应急管理厅督促各市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加强村(社区)减灾资源和力量统筹,进一步提高基层特别是村(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推动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标准化,着力解决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该省不仅将三防工作压实到村(社区),也将森林防灭火工作“一竿子插到底”。2020年清明、“五一”假期,该省应急管理厅每天致电70名镇党委书记或镇长、30名县委书记或县长,督查森林防火责任落实情况。全面落实“包山头、守路口、盯重点、签责任、打早小”措施,实行县领导包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山头的工作责任机制,累计出动各级干部、护林员等逾10万人次,参与森林防火巡护。
针对基层防灾的基础设施短板,广东形成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十个有”标准——有组织体系、有大喇叭、有警报器、有避难场所、有风险地图、有明白卡、有应急通信、有应急照明、有小册子、有宣传栏。
在“十个有”标准的带动下,2019年,该省108个行政村(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居全国首位。目前,广东已累计有1246个行政村(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壮大救援力量——
打造“全灾种”应急救援“大队伍”
广东着力打造全灾种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统筹优化应急力量体系。
4月22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调研时,专门了解了危险化学品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培训、物资储备等情况,并指出要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准备,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4月1日,广东省跨区域应急支援小组迅速集结,呼啸声中,KA—32直升机飞向蓝天,奔赴四川西昌,支援森林火灾扑救。这是广东为适应“大应急”的新形势,以准军事化标准,着力建设应对“全灾种”的应急救援“大队伍”的成果。
目前,广东形成了消防救援、森林防火应急、地震地质灾害应急、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矿山救护、三防抢险、道路交通应急等近20类覆盖应对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相关行业领域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同时,社会应急力量不断壮大,已有注册社会救援队伍96支。2019年,该省社会应急力量积极开展防灾减灾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参与应急救援行动多达1000起,涉及水域救援、山岳救援、森林救援、危化品救援、后勤保障、安全演练等,出动救援力量超过8000多人次,开展5000多场次宣传,服务超过18万人次。
每次遭遇灾害、突发险情,在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应急管理部门综合统筹下,各部门协同联动,一支支抢险救援队伍迅速抵达受灾现场,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9年,广东省共应对险情705起,投入抢险救援人员7.7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群众约3万人次。
提供保障支撑——
机制与科技创新提升综合防灾效率
防灾减灾责任的层层压实,离不开广东省应急管理机制的一系列创新。
广东实行全省“一盘棋”应急响应和“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统一发布预警和灾情,统一指挥协调应急救援队伍,统一调拨救灾物资,统一发布自然灾害应急响应。
为打通应急响应“最后一公里”,省三防办、省应急管理厅每当启动全省应急响应时,就实施联合值守机制——从多部门抽调人员参与联合值守,水利、水文、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派专人驻省应急管理厅,进行会商研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24小时专人值班、实行“五个一”(一日一研判、一日一报告、一日一调度、一日一抽查、一事一处理)机制。各类救援队伍严阵以待,加强值班备勤,迅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
去年,广东省出台的《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条例》是全国首部三防工作地方法规,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三防指挥机构及其日常办事机构的设置、职责等。此外,广东还发文明确了各类应急响应全部由应急管理部门统一发布,明确省防总44个成员单位各阶段各环节工作任务。该省应急管理厅组织修订大面积停电、地震、地灾、自然灾害救助等应急预案,未雨绸缪防范各类灾害,应对化解安全风险。
在救灾物资储备方面,广东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粮食和储备局建立省级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联动机制,每年汛期前,有针对性地向灾害多发地区前置部分省级救灾物资。2020年3月 ,该厅已向全省 20个多灾、易灾边远县(市)前置价值 543万元的省级救灾物资。
大数据的集聚共享,有力提升灾害防御的科学化水平。省应急管理厅统一整合20个部门46方面的应急管理信息资源,实时掌握水情、雨情、路况、地质灾害风险等情况,形成监测预警“一张图”、指挥协同“一体化”、应急联动“一键通”。
为确保应急(三防)指挥高效顺畅,省应急管理厅在今年汛前下发通知,重点从6方面对乡镇(街道)应急(三防)规范化建设作出明确要求和工作部署。
截至2020年5月10日,广东省共1587个乡镇(街道)开通了广东三防信息接收应急保障系统,省应急管理厅可通过该系统直接与镇街进行视频连线,指挥指令直达基层。广东省应急管理值班值守系统已完成101万名应急(三防)责任人登记造册。省、市、县、乡镇和村(社区)五级共29487名灾害信息员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
“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部门要聚焦‘ 敢统 、善统 、能统 、会统’。”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党组书记、厅长王中丙表示,下一步,该厅将持续深入开展自然灾害防治九大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广东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立健全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