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丝路考察启动30周年,中国学界开展档案征集
天津消防网讯 “没想到能够见到30年前一起在丝绸之路上工作的老朋友,我感到非常高兴。”20日下午,一场连接亚欧的视频会议在中国杭州和法国巴黎等地同时开幕,年过八旬的杜杜·迪安博士看到镜头前一个个熟悉的中国友人的面容,激动不已。
30年前的1990年7月20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沙漠路线考察在中国西安启程。从1990年至1995年,在“丝绸之路综合研究”框架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发起了5次丝路考察。而迪安是当时的总领队。他回忆说,当时的考察不仅回顾了丝绸之路的历史,也考察了它的现实,并对未来作出展望。
“自德国学者李希霍芬于1877年命名‘丝绸之路’以来,历时5年的这5次考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丝绸之路考察。它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此次会议的倡议者之一、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说。
“我是研究古代玻璃器的,那次考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参加了当时的沙漠路线。参加了3次考察的南京大学教授刘迎胜则回顾说,参加考察的中国学者对丝绸之路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丝路沿线的每个国家都把自己在丝路上的位置看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中去看待,也就使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显得特别重要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梅希蒂尔德·罗斯勒在致辞中表示,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可以成为未来国际合作的共同基础和起点,为人类构筑心灵的和平屏障。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科学文化处处长申玉彪则表示,当前,我们更加需要弘扬丝路精神,凝聚人心,战胜疫情。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中国丝绸博物馆20日启动了“丝绸之路项目数字档案”的搜集整理工作。赵丰介绍说,他们将向当年的中外考察队员们征集包括文件档案、个人写作、纪念物、图像照片、新闻报道、学术成果在内的档案资料,也会对他们进行视频访谈,为当下研究丝绸之路、弘扬丝路精神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