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中线全面通水近6年:水质如何?够不够用?_天津消防网 
欢迎光临:中国天津市消防网门户网站现在时间:
社会新闻

南水北调东中线全面通水近6年:水质如何?够不够用?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20-11-27 13:05:18    编辑:管理员    浏览:866

天津消防网讯 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水天一色。泵房里,抽水机轰鸣,叶片飞转。南水北调东线以此为起点,13级泵站让长江水攀越十几层楼的高度,送达山东半岛。

河南淅川,丹江口水库云涌千山。南水北调中线出陶岔、穿黄河、过渡槽,跋涉1200多公里,一渠清水润泽京津冀豫。

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时指出:“一定要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约用水紧密结合起来,以水定城、以水定业,调水和节水这两手要同时抓。”

390亿立方米!从11月1日开始,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又开启新的输水年度。南水北调东中线全面通水近6年,累计调水390亿立方米,让1.2亿多群众直接受益。

南水北调水质如何?水量够不够用?如何用好来之不易的“南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南水北调工程的管理者、权威专家、受益群众等,带您走进这条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调水线。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示意图。赵柱军 秦颢洋摄影报道

“南水”水质如何?

先治污后通水。调水全线铁腕治污,决不让污水进干渠,中线水质优于Ⅱ类,东线水质全部达到Ⅲ类

调水水质好不好,源头是关键。

河南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就坐落在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岸畔。

“辣椒村”要拔掉辣椒苗!回忆起那段日子,村支书张家祥依然感慨。过去,村民靠“捕鱼换口粮”。1996年,27岁的张家祥当选村支书,发誓“要让村民摆脱穷日子”,几番考察,选中了辣椒产业。学技术、跑市场,张家祥和村民们闯出了名堂。每逢辣椒上市时节,上百家客商涌入小村子,一天能卖上千吨。

就在辣椒产业最红火的时候,张家河村面临转型。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通水进入倒计时,村庄地处水源地核心区,守护一库清水的责任重大。“辣椒对化肥和农药需求量大,会让水中的磷氮含量超标。”张家祥说,“‘国字号’工程不是小事,咱说啥也要支持。”

不种辣椒种什么?软籽石榴闯进了张家祥的视野。“石榴不贪肥,能‘锁’水土,市场行情还好。”在政策支持下,村里和企业合作,发展了5000多亩的软籽石榴。

如今,“辣椒村”变成了“石榴村”。“同样一块地,收入翻番。我在石榴地里套种南瓜,亩均收入8000多元。”村民王洪财说。目前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多万元。在张家河村的带领下,周边16个村发展起2万多亩软籽石榴。

从石榴园望出去,千峰涌翠间,丹江口水库揽山抱水。为了守好这盆水,淅川县坚持“有树不伐、有鱼不捕、有矿不开”,该关的关、该退的退、该转的转,关停608家养殖场,拆解5万多个网箱,取缔350多家污染企业。

同时,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等特色产业蓬勃兴起,林果面积达到30多万亩。700多家农家乐和民宿点缀在绿色山川间,3万多农民吃上了“生态饭”。

坚持先治污后通水,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沿线各地协同发力,决不让污水进入干渠。

治污靠决心。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的“蓄水池”,承接苏鲁豫皖4省32个县的来水,入湖河流53条,一度污染严重, 被称为“流域治理第一难”。

“过去湖面是黑褐色的,一到夏天就散发出刺鼻的味道。”在山东济宁市微山县环境保护局工作了30多年的王云说。决战南四湖,全面封堵城区河流沿岸17个污水直排口,累计清理湖区网箱网围22.85万亩。治污久久为功,换来南四湖清水荡漾,水质实现了由劣Ⅴ类向Ⅲ类水的跃升。

不仅仅在南四湖,江苏和山东省将水质达标纳入县区考核,成了一项硬指标。污染源是什么?如何治理?“河长制”瞄准一个个治理难题,实施一河一策。

湖北十堰市位于丹江口水库上游。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之前,5条入库河流水质不达标。治污工作队穿着胶鞋、手持铁钩,哪臭往哪钻,倒红墨水,撒泡沫屑,只为查清污水来源。污染“病根”找到,对症下药。铺设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实现截污、清污、控污。目前5条河流中,犟河、剑河、官山河水质稳定保持在Ⅰ到Ⅲ类,泗河、神定河消除劣Ⅴ类。

一系列治污新技术、新机制在沿线落地。污水处理、截污导流、生态修复等治污项目成为各地“标配”。在中线干线1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每天对“南水”体检4次,全天候守护水质安全。

治污成效怎么样,一渠清水是最好的见证:全面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东线干线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水质95%达到Ⅰ类水,干线水质连续多年优于Ⅱ类标准。

会不会无水可调?

优化水资源配置。即便遇最枯水年份,长江下游和丹江口水库来水量也能满足调水需求

在南水北调工程设计之初就有人提出,长江水量年际变化大,遇上枯水年份,会不会无水可调?

河南平顶山市是最早受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城市之一。2014年7月,平顶山遭遇严重旱情,白龟山水库3次动用“死库容”,水还是不够用。关键时刻,南水北调中线启动应急调水,46天里5011万立方米丹江水驰援,解了百万群众之“渴”。从2015年至2020年9月,南水北调为白龟山水库累计调水18.07亿立方米,水库管理局局长袁自立说:“如果没有南水北调,平顶山的供水压力不可想象。”

不仅仅是平顶山,越来越多的城市受益南水北调。

看用水需求。南水北调工程持续运行2100多天,成为沿线不少城市的主力水源。北京已3个年度、天津已连续5个年度加大分配水量,河南、河北两省年度正常用水量已分别达到规划分配水量的68%和74%,且年度用水量呈逐年增加趋势。

看水量供给。“从平均年份数据上看,源头的水是足够的。”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副总工程师李志竑算起大账:在东线工程的长江大通水文站,多年平均水量8841亿立方米,东线年调水量占比仅为0.99%;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平均年入库水量为388亿立方米,中线一期调水量占比为24%。

如果遇到极端干旱天气,水源地水量会不会影响调水?

“从数据上看,即便遇最枯年份,长江下游来水足够保证东线工程调出量,丹江口水库来水量也能满足中线工程平均调出量。”李志竑表示,长江大通站最枯年份是2011年,水量为6686亿立方米,东线调水量占比为1.31%。丹江口水库最枯年份平均年入库水量为171亿立方米,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年调水量占比为56%。

专家表示,南水北调工程配套工程陆续上马,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副局长刘宪亮介绍,水利部大力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工程建成后,陶岔入渠水量可新增22.2亿立方米,年度北调水量可达到117.2亿立方米,可进一步增强水源保障能力。

多少人用上“南水”?

“南水”成为沿线多个城市的主力水源,受水区1.2亿多群众直接受惠

丹江口水库700多公里外,一座小村子因“南水”而变。

回忆起吃水难的日子,河北邯郸曲周县小河道村村民石运章说,“天蒙蒙亮,就得出门挑水,一口气挑满5担,才够一天用。”

一口井,承载着村民们的吃水记忆。石运章回忆,最初,村里有一口二十来米深的砖井。慢慢地,浅井出不来水,村民又集资打了一口300多米的深井,这样的深井村里共有6口。“浅层水苦咸,深层水高氟。”曲周县水利局副局长王洪国介绍,深井越打越多,地下水越来越少,有的地面都开始下陷。

“春天白花花,夏天水汪汪,春播一袋种,秋收一碗粮”。小河道村所在的黑龙港流域,是华北盐碱化严重的地区之一,确保群众饮水安全,是一个关系民生的大问题。

“南水”送来了“放心水”。2017年4月,丹江口水跋涉700多公里,来到邯郸。“当地加快推进‘南水’置换本地水源,甘甜的自来水流入每家每户。”王洪国介绍。

“南水”甜到群众心窝窝。石运章说,“做饭洗衣,只要一拧水龙头,清水就哗啦啦流。用‘南水’熬的小米稠稠的、黄黄的,还能‘开花’。”

如今,“南水”让500多万黑龙港流域的群众告别了苦咸水、高氟水,流域内的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地主城区南水供水量占75%以上。

1200多公里外,“南水”进京,让1200多万群众受益。

在北京中心城区,一杯自来水中有七成来自“南水”。“水绵了,水垢少了!”北京市丰台区星河苑小区居民刘梅惊喜地发现。

一度,北京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地下水位年均下降1米。近6年来,南水北调中线累计向北京调水超59亿立方米,自来水硬度由每升380毫克降至每升120—130毫克,供水范围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以及大兴、门头沟、昌平、通州等部分区域。

如今,北京构建了“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联合调动格局。“南水”替代密云水库向自来水厂供水,并反向输送至密云水库,密云水库蓄水量从2004年的6.5亿立方米“长”到目前超过23亿立方米。北京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提升至1.2。

沿着一渠清水北上,“南水”成为沿线多个城市的主力水源,受水区1.2亿多群众直接受惠。

在天津,南水北调通水以来,全市形成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供水格局。中线向天津累计供水57亿立方米,覆盖15个行政区,近千万市民受益。

在河南,郑州中心城区自来水八成以上为“南水”,鹤壁、许昌、漯河、平顶山主城区用水全部为“南水”。

在山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和当地水的联合调度,每年增加净供水量13.53亿立方米,供水范围覆盖61县(市、区)。

  南水北调河南南阳段的白河倒虹吸工程。赵柱军 秦颢洋摄影报道

生态效益有多大?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40多条北方河流“饮”上“南水”,华北地下水位回升

冬日暖阳下,滹沱河波光粼粼,鸟儿掠过激起阵阵涟漪,三三两两的居民在河边休闲散步。

在河边长大的杜晓娜感慨颇深:“打记事起,这条河就是干的,一到大风天,灰尘飞扬,住在附近的村民都不敢开窗户。”

“南水”让滹沱河重生。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北分局石家庄管理处负责人郭贵有介绍,2018年9月开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河北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3条试点河段进行生态补水,累计补水逾15.7亿立方米。

“河里有了水,水鸟多了,还能看到鱼儿,大家都爱来。”杜晓娜说,沿河的花海、林荫道、湿地公园等一个个网红打卡地涌现出来。

缺水,是造成北方地区诸多生态问题的原因之一。华北地区上规模的21条河流,不少渐渐干涸;地下水超采累计亏空1800亿立方米左右,超采面积达到了18万平方公里。

南水北调让长江流域与海河、黄河流域一次次“握手”,为北方带来了生态水,让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一条条河流复流了。在河南省鹤壁市,广袤田野上“缠”着两条“玉带”,交叉处是淇河渠道倒虹吸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分局鹤壁管理处负责人翟会朝介绍,“南水北调累计7次向淇河生态补水4984万立方米,让断流的淇河重现生机。”

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副司长袁其田介绍,跨流域的生态补水,有效缓解了北方河流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自2016年开始,中线工程向受水区47条河流生态补水49.64亿立方米。东线工程生态补水2.81亿立方米,南四湖、东平湖、微山湖等数十个河湖自然生态明显修复。

水更清了,水质向好。连接9条河、环抱146个湖泊,位于河北雄安新区的白洋淀被称为“华北明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白洋淀生态补水超3亿立方米,淀子里水动起来、清起来了,目前白洋淀入淀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Ⅱ类。

“生态补水为华北地区河湖增加了大量清洁的环境用水,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增加了水环境容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河湖水质。”刘宪亮介绍。

地下水位回升了。北京地下水位2016年以来累计回升3.04米,增加地下水储量15亿多立方米;河北省深层地下水位由每年下降0.45米转为上升0.52米;河南省受水区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95米。

“沿线受水区通过水资源置换、压采地下水、向中线工程沿线河流生态补水等方式,有效遏制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地下水位逐步回升。”李志竑介绍。

如何用好每滴水?

“南水”来之不易。先节水再用水,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受水区拧紧“水龙头”

浇过一场越冬水,小麦地冒出一片青茬。在河北邯郸永年区广府镇史堤村,种粮大户刘军的感慨:“没有水,可不敢种3000多亩地。”

“过去两人守着一口井,漫灌一天,才能浇6亩地。小麦喝不饱,产量也受到影响。”刘军的回忆。

缺水逼出来一场节水革命。创办家庭农场之初,刘军的就采用小麦无畦全密节水种植模式,搭配移动式喷灌机,相比大水漫灌,每亩地用水量减少20立方米。

“南水”来了,也不能浪费,浇水节水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水管都埋在地下,水肥通过滴管渗到作物根部,就像是‘输液’,浇地变成了浇作物。”刘军的说,“根据土壤墒情,可随时开启阀门,小水勤灌,节水节肥,还能降低蒸发量。”

在邯郸,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七成左右。当地大力推广节水技术,鼓励种植耐旱品种,采取轮作休耕等措施,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项目96.74万亩,预计年节水8700万立方米。

受水区各地提高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方式,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

精打细算,科学用水。在河北德龙钢铁有限公司,水从池子里出发,经设备冷却,进入污水厂处理,再回到水池……经过一整趟“旅途”,一滴水可变成循环水、中水等。通过水资源循环利用,公司每吨钢材耗水量从3.5立方米降到3立方米,每年可节水3000万立方米。

在天津,水可以细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再生水和淡化海水,差别定价,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到了7.57立方米。在北京,全市再生水使用量突破8.6亿立方米,占到地表水的20.5%。

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南水”让煤城河南焦作破解城市发展之困。南水北调累计向焦作供水7060.81万立方米,水扮靓了城市,生态游、山水游热了。江苏徐州摒弃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拥抱更多高精尖产业,“一城煤灰半城土”变成“一城青山半城湖”。

袁其田说,“‘南水’弥足珍贵,一方面,继续推动工程建设,不断提升调水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节水用水,逐步减少地下水超采,将城市长期挤占的农业和生态用水退还,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南水’。”

近期,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正式成立,意味着南水北调工程管理运营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为完善工程体系、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手记

科学调水科学节水

行走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让人感触最深的,是广大群众对水的期盼、对水的珍惜。清水入户、河湖复苏,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滋润着缺水的北方,深刻地改变着南北水资源配置格局。

借南方之水,解北方之渴,为了实现这一宏伟蓝图,40万移民告别故土,数十万建设者接续奋战。滴滴“南水”来之不易,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如果大手大脚,那么调再多的水都无济于事。

用好“南水”,要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工程通水以来,北方受水区坚持以水定产,量水而行,大力推广节水产品和技术,划定用水红线、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教育宣传,节水能力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节水更要久久为功。节约用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推广、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等。与高标准的节水要求相比,当前节水工作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节水技术供给能力不足,节水定额、标准等方面的制度还需要继续完善,产业结构调整还需继续优化。相关地区要瞄准薄弱环节,补齐短板, 把“水龙头”拧得更紧一些,让节水成为更有约束力的“指挥棒”。

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南水”,坚持科学调水、科学节水,只有这样,才能让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更加突出,让一渠清水绵绵润泽北方大地。


消防培训
点击排行
随机新闻
友情链接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1994375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