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际思潮动态:疫情变局多乱象 命运与共是潮流
天津消防网讯 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及其诱发或伴生的经济社会冲击,在给人类的物质世界造成重创的同时,也在人类的精神世界搅动起巨大波澜。一方面,“政治病毒”兴风作浪,“逆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极端主义思潮粉墨登场,单边主义、强权政治肆意妄为,种种错误思潮借势纷至沓来,试图将人类社会拖出历史发展的正轨。另一方面,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受到关注,区域及多边主义国际合作势头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这些为狂风巨浪所磨砺的思想瑰宝,在晦暗纷乱的年代始终发出给人希望的温暖光芒。
十一月六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和瑞士企业代表签订协议后握手互致祝贺。 新华社发
“逆全球化”思潮借势泛滥
作为一种思潮的“逆全球化”,是对全球化所提倡的“通过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市场资源全球配置、国际规制普遍适用等产生更高效率”理念的反动。这种反动,并非否认全球化能产生更高效率的事实,而是认为这种高效率所助长的分配不公平所带来的损失,超过了其所加持的生产上的高效益给人类带来的福利改善。用践踏还是追寻公平正义的二值逻辑来为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赋值,极大地强化了“逆全球化”倾向者的“道义使命感”。“逆全球化”思潮并非近年才有的现象,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对经济全球化的质疑和不满已经在美国的推动下形成了国际社会中的一股逆流,贸易摩擦频发、多边合作停滞、排外主义抬头,全球化进入崎岖路段。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迅速把世界进一步由全球化的崎岖路段推向了十字路口,人类面临更加急迫的抉择:是迈向以更高合作和信任水平的命运共同体为基础的全球化,还是滑向以地缘、族缘乃至血缘为纽带的结寨自守的坞堡化。2020年,一些政客为谋求选举私利,大肆推动“逆全球化”思潮的叙事与民族主义等叙事合流,给国际合作造成严重破坏。在这个复合叙事结构中,本国或本民族被人为地以修辞术框定为全球化的受损者或被剥削方,承担了全球化分配不公的损失,而外国或其他民族成为依仗全球化的加害者或剥削者,占享了全球化生产效率改进的收益。疫情大流行下“逆全球化”者还将“安全”因素纳入视野,某些政治投机客借此号召采取保护主义、排外主义、本国优先或孤立主义等内顾型举措,妄图将“逆全球化”思潮变现为政策,鼓噪将产业链供应链等“去中国化”,对全球合作抗疫和经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十二月八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医护人员为申请者接种新冠疫苗。新华社发
极端主义思潮粉墨登场
极端主义思潮包括政治极端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以及种族主义等多种有毒有害成分,其共同特征是散布恐怖,使用极端手段或暴力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2020年2月,德国极端右翼分子在德国西部城市哈瑙杀害了11人,其中大多数是土耳其裔的德国人。一些欧洲右翼极端主义者认为,欧洲是基督教白人的大洲,穆斯林对其文化构成威胁。5月,美国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死引发“黑人的命也是命”(BLM)全美示威活动,一些右翼极端势力也乘机生事生乱。例如,持“白人至上论”、支持特朗普、反对BLM运动,信奉“新纳粹”、无政府主义等的“布加洛男孩”(Boogaloo boys)组织成员,频频全副武装地出现在抗议活动现场并射杀了维持“弗洛伊德事件”抗议活动秩序的警察,他们还打着“争取个性自由”“反对强权独裁”的旗号,试图袭击政府机构、绑架州长等政府官员。“弗洛伊德事件”抗议活动的影响还向外蔓延至欧洲。英国极右翼分子大规模出现在抗议人群中并与BLM运动支持者对峙,造成逾百人被捕、数十人受伤的冲突。德国柏林、法国巴黎也有大量民众走上街头,谴责警察的暴力执法行为与种族问题上的不公正待遇,而一些欧洲极右翼政党则将反种族主义抗议者称为“恐怖分子”。10月,巴黎郊区的一名历史老师因曾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穆德的漫画,在校门前遭到一名持刀男子“斩首”,法国总统马克龙将袭击称之为“伊斯兰恐怖袭击”,表示这是对法兰西共和国及其启蒙运动价值观的攻击,呼吁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抵御极端恐怖主义,这一表态又引起法国国内穆斯林和巴基斯坦、伊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印尼等多国抗议或谴责,许多国家还发生抵制法国商品运动。
十月三十日,一名男子在法国尼斯圣母大教堂外点燃蜡烛悼念袭击事件遇难者。新华社发
单边主义强权政治肆意妄为
2020年疫情大流行并未遏制美国政府不断“退群”的单边主义势头。5月,特朗普总统宣布,由于世卫组织“拒绝执行美方所要求的改革”,美国将终止与世卫组织的关系,并将向该组织缴纳的会费调配至别处。7月,美国正式退出世卫组织。疫情当前,任何对世卫组织的打压甚至讹诈,都是对生命的漠视,对人道主义的挑战,对国际抗疫合作的破坏,美国这种自私自利、逃避责任、破坏国际抗疫合作的行径,充分暴露了其奉行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真实面目。除此之外,在伊朗问题上的独断专行和冒险主义行为,也是美国单边主义强权政治的集中表现。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不顾欧洲盟友反对,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1月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在伊拉克遭美军空袭身亡,11月伊朗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又在德黑兰遭“暗杀”身亡,激起伊朗民众的强烈不满。无论暗杀法赫里扎德的背后主使者到底是谁,美国的伊朗或中东政策的确成了地区热点问题的“助燃剂”。更严峻的是,美国的单边主义做法在国际社会中起到负面示范效应,削弱国际法和国际机构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加剧了将国际社会带回丛林法则的风险。
六月六日,人们手持“白人至上是一种病毒”等标语在英国伦敦参加示威活动,抗议美国警察暴力执法致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死亡和种族歧视。新华社发
公共卫生及气变合作潮流引人瞩目
随着疫情大流行的不断演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看到,疫情造成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及其背后的气候变化等威胁,才是人类真正的敌人。国际社会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共识,谋求共同应对这些威胁。中国、欧盟、77国集团等纷纷表示支持世界卫生组织遏制和缓解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一些国家还为此提供额外资金支持。例如,中国在前期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现汇的基础上,增加3000万美元现汇捐款,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支持发展中国家卫生体系建设。中国还与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公平分配,确保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气候变化方面,2020年12月,在《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之际,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召开,全球75位领导人公布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承诺和具体计划以应对不断增加的气候变化趋势,占全球约65%二氧化碳排放和占世界经济体量约70%的国家承诺将实现净零排放或碳中和。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系列新举措,进一步强化了国家自主贡献减排力度。而美国亦有望在新政府上任后,重新加入《巴黎协定》。
区域及多边主义国际合作势头彰显
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主要区域合作安排取得显著进展。RCEP成员达成共同建立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以及互惠共赢的经济伙伴关系合作框架的目标,签署了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基于规则的贸易投资安排。区域一体化的进展,对地区和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至关重要,并将推动疫后通过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复苏进程打造区域韧性。除了区域合作之外,多边合作也迎来新的契机。相对更加强调多边规则的拜登政府将取代注重双边施压的特朗普政府登上美国政治舞台。拜登表示要“消除惩罚美国人的贸易壁垒,抵制危险的全球保护主义滑坡”,要和其他“民主”国家联合制定“环境、劳工、贸易、技术和透明度等各个方面”的规则。这些与欧洲强调的“基于规则的多边秩序”,以及对美国在改革世界贸易组织方面“发挥共同领导作用”“探讨如何通过改革上诉机构恢复基本的争端解决功能”“加强欧盟、美国、日本之间的三方合作,就公平竞争环境问题提出建议”“共同努力,推进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谈判”等期待是比较一致的。尽管可预见的将来,多边协商仍然存在很多具体困难,但国际合作由区域一体化和多边主义双轮驱动的新动力正在形成。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所印证的最重要的命题,就是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利益紧密相连,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无论是赢得全球抗疫最终胜利,还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国际社会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危机考验。中国一贯坚持,各国要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弘扬伙伴精神,密切政策沟通和协调,全面深化抗疫国际合作,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争取尽早战胜疫情,努力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中国和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全球伙伴业已证明,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加主动地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就能够实现双赢和多赢。推进各国、各地区发展战略和互联互通规划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融通,不断深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贸、科技创新、公共卫生、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可以汇聚起打造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的强大力量,形成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持续动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因为其对疫情大流行加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之下“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创造性回答,在国际社会思想界、政策界产生了愈加广泛和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