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美工刀到阿拉伯“芦苇笔”
天津消防网讯 美工刀缓缓旋转,凹凸处留下阳光的明暗。
她叫加达·穆斯塔法,一名埃及雕刻家。自家屋顶的露天工作室,镂空顶棚过滤出光影,身后高高低低的木架摆放了数百种美工用品。
图为加达·穆斯塔法。(视频截图)
根雕,浮雕,家具制作……加达说,她的创作工具约百分之九十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实惠,而且质量非常好”。
一把美工刀,让这位埃及艺术家对中国愈发感兴趣。“工具是很重要的载体,热爱则是艺术的真谛,”加达说。
芦苇杆削成扁平头,起落翻飞,错落别致的阿拉伯艺术字便跃然纸上。
她是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毕业生满园,阿拉伯书法专用的“芦苇笔”是她喜爱的艺术创作工具之一。
图为满园阿拉伯书法作品。(受访者供图)
“练习阿拉伯书法,笔头需要一定的角度,还会随着书写字体不同而变化。”作为一名阿拉伯书法爱好者,她的用具大多来自老师和中东好友的赠送。
“书法作为一种点线的艺术形式,被应用在中东地区的各个方面,与建筑、书籍、器皿、兵器、珠宝等各个领域都能融合碰撞出有特色的设计风格,”以书法作为切入点了解中东世界,让满园觉得很有趣。
从一把美工刀,到一只“芦苇笔”,美工用具只是一种载体,其背后展现的是中阿艺术交流的风尚。
近年来,来自阿尔及利亚、阿曼、埃及、科威特、摩洛哥、黎巴嫩、突尼斯等国的众多阿拉伯艺术家前往中国参加艺术活动,从北国风光到江南水乡,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描绘着中国色彩;中国水墨艺术展也走进开罗:风景名胜、民俗传说、京剧脸谱等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中国还作为主宾国参与卢克索国际绘画节……
绘画、雕刻、音乐、电影……中阿艺术交流正以越来越丰富的形式拉近民众的心,推进着“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