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不相信友谊” 再陷监听丑闻后美欧盟友能否“亲密无间”?
天津消防网讯 丹麦媒体近日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与丹麦情报部门对欧洲多国政府官员进行监听。在斯诺登事件过去近8年后,在拜登政府大力标榜加强美欧同盟的时刻,再次曝出美国长期“利用盟友监听盟友”的丑闻。一时间,舆论哗然,被监听者表达愤怒与不解,纷纷要“讨说法”,而由此暴露出的“亲密盟友”之间的“信任危机”问题也引发关注。
资料图:德国总理默克尔。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多国媒体曝料:调查结果“惊人” “窃听风云”再起
法国《世界报》报道称,人们常说,“在情报工作中没有友谊”。包括法国在内,美国的一些欧洲盟友正在经历这种情况。5月30日,丹麦国家广播电视台称,一份内部调查报告发现了“惊人的结果”。报告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与丹麦对外情报部门的情报共享协议,在2012年至2014年间通过丹麦海底电信电缆窃听系统对欧洲的一些知名政治人物进行了监听。被监听对象包括瑞典、挪威、法国和德国的政府高级官员,德国前外长施泰因迈尔、德国社民党领袖施泰因布吕克、德国总理默克尔等都涉及其中。据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盟友监听盟友,监听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截获手机短信和电话内容,还能获取互联网上的搜索内容、聊天信息等。
除了丹麦国家广播电视台外,瑞典电视台、挪威广播公司、法国《世界报》、德国《南德意志报》和德国WDR广播电台也参与了此次调查。
资料图:法国总统马克龙。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多国领导人“讨说法”:直呼“不可接受” 要求彻底澄清
事件发生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分别表态,向美国和丹麦政府“讨说法”。马克龙表示:“这样的行为对盟友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对于欧洲伙伴国家之间更是无法接受的。我一直深信欧洲人的团结和美国人的信任,我们之间不应该有所怀疑。”
默克尔对马克龙的表态表示赞同。默克尔称,之前曾与美国讨论过窃听问题,“德国一直很明确,朋友之间不做间谍活动。过去是这样,今天也是。”
法国负责欧洲事务的国务秘书克莱芒·博纳称,“事态非常严重”,“虽然我们并不是生活在童话世界中,但盟友之间,必须要有信任和最基本的合作。”
得知自己曾是受监听对象后,施泰因布吕克对德国媒体强调:“在政治上,我认为这是一桩丑闻。”他说,虽然可以接受西方国家需要有运作良好的情报部门这一点,但丹麦当局对其合作伙伴从事间谍活动,这一事实表明“他们有点自行其是”。
瑞典国防部长也曾与丹麦国防部长联系,询问丹麦的平台是否被用来监视瑞典政界人士。他说:“我们想要摊牌,窃听盟友是不可接受的。”
多年持续监听盟友:美国窃听计划已成“公开秘密”
窃听丑闻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经历了,这次的披露仿佛又将时间拉回到2013年,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通过媒体揭露美国政府大规模的监控项目,即“棱镜门”计划,包括窃听盟友国家元首的手机,被监听者中就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
2015年“维基揭秘”网站也曾曝料,美国国家安全局先后监听过法国三位总统: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并获取了关于他们施政的一些重要情报。
2020年,丹麦媒体曾先后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丹麦国防情报局自由获取互联网数据,以及对丹麦政府及其防务产业、其他欧洲防务承包商开展间谍活动,以获取相关国家战机采购计划的信息。报道称,美国与丹麦情报部门合作,监控丹麦政府,确保丹麦会购入美国的F-35战斗机,而不是欧洲生产的战机。
此次窃听丑闻被曝光后,斯诺登再次通过社交媒体表态,要求丹麦和其盟友公开所有信息。他同时把矛头对准拜登,指控当时担任美国副总统的拜登“从一开始就深度参与此次丑闻”。
多次陷入信任危机:美欧盟友能否亲密无间?
德国联邦议院负责调查此前美国监听事件的委员会负责人帕特里克·森斯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情报部门背后的驱动力“不是友谊,也不是道德伦理,而是对利益的追逐”。
的确如此。一向以“网络安全卫士”自居的美国实际上是“窃听高手”;一向标榜为“亲密盟友”的国家实际上却成为其监控对象。美国计划利用包括监听在内的间谍手段操控世界的意图再一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自“棱镜门”计划曝光至今,一而再、再而三的窃听事件,使美欧之间屡次陷入信任危机。窃听丑闻再次说明美国一直意图成为美欧关系的主宰,盟友于美国而言不过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人”,表面上摆出盟友交好、宣扬平等的姿态,实际上却从来没有放下“美国优先”的霸权主义政策。肆无忌惮地对主权国家进行监听,也充分暴露出美国政府的虚伪,也显示出美欧之间的不信任。这种行为也势必会削弱美欧间的政治互信,进一步加深双方裂痕。
据悉,美国总统拜登将于6月11日前往英国参加G7峰会,开启其就任后的首次出访。据报道,跨大西洋伙伴间的信任、合作和数字贸易问题将成为峰会焦点。但这起最新窃听事件无疑给了欧洲国家“当头一棒”,是时候反思,美欧盟友真的能重修旧好,亲密无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