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国际时评: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
天津消防网讯 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受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等多种因素影响,世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采取有效行动,发挥积极作用。
“民以食为天”,历史上中国人长期受到粮食问题困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近年来,中国不仅成功解决14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更实现由“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粮食生产保持“17连丰”,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目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4.4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样的伟大发展成就本身就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联合国粮食峰会特使卡里巴塔说:“中国很好地管理好了自己的粮食库存,不仅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也为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柬埔寨官员埃塔说,中国成功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做法,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在实现粮食增收增产的同时,积极为推动世界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提供的杂交水稻技术让很多当地人“再也没有饿过肚子”;在古巴,中国带去的“辣木”丰富了古巴人的“菜篮子”;在斐济,中国传授的菌草技术帮助农民减贫致富,让很多人看到生活的希望。中国政府今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作物生产、畜牧业水产养殖、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中国向多个国家进行1500多项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项目区平均增产40%-70%,超过150万户小农从中受益。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国推动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把当地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步。
同时,中国还推动国际社会加强政策协调,从全球层面提升粮农治理能力,推动各国在粮食减损、运输、检疫、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国际规则,促进形成公平公正的国际粮食市场秩序。
此次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近年来,中国在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还大力弘扬浪费可耻、节约光荣之风,在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从2013年发起“光盘行动”到今年颁布实施《反食品浪费法》,再到呼吁世界各国加快行动、切实减少世界粮食损耗,中国倡议和举措为进一步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理念和经验借鉴。
维护粮食安全,中国与世界命运休戚与共。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团结合作,为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不懈努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