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共同见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
天津消防网讯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案的23个国家中有11个非洲国家,表决时的76张赞成票中有26张来自非洲国家,宣布决议时,许多非洲国家代表激动得手舞足蹈,庆祝这一历史时刻。时任坦桑尼亚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约瑟夫·瓦里奥巴近期在回忆50年前决议获得通过时说,“这一决议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好,当我们身处发展困难的时期,中国是帮助我们的国家”。
2758号决议的通过意味着中国人民重新走上联合国舞台,从此将新中国的发展理念和道路展示给世界,将新中国和平外交、共同发展的实践带给世界。这50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为非洲带来越来越多的变化。
“中国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们”
坦桑尼亚和赞比亚都是在上世纪60年代非洲民族解放浪潮中新独立的国家。但是,由于一些国家的封锁,这两国的经济发展面临很大困难。因此,坦、赞两国领导人向世界有关国家请求援建一条连接两国的铁路。一些西方国家考察后的结论是:修筑坦赞铁路没有经济意义。在世界多国和国际组织拒绝援建这条铁路时,中国毅然提供了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9.88亿元人民币贷款,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并先后派出5.6万人次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对这条铁路进行建设、管理、维修和培训技术人员,沿途修建了320座桥梁、22条隧道、93个车站。1976年,举世瞩目的“自由之路”坦赞铁路全线顺利完成工程收尾和设备安装配套工作,整个建设只用了5年8个月。
△1976年7月16日,坦赞铁路交接仪式。
作为坦赞铁路的奠基者之一,时任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这样评价这条铁路:“历史上外国人在非洲修建铁路,都是为掠夺非洲的财富。而中国人相反,是为了帮助我们发展民族经济。”赞比亚开国总统、南部非洲独立运动领导人卡翁达曾这样动情地讲述这段历史:“我和尼雷尔总统一同去西方国家,告诉他们赞比亚和坦桑尼亚需要这条铁路。然而,西方国家拒绝了我们,告诉我们不要期望有这样一条铁路。然后我们一同去了中国,中方坚定地表示,‘我们和你们一同建这条铁路。’于是,中国兄弟姐妹们来了,我们一同拼搏。你看,这种友谊多么单纯。当其他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时候,我们建成了这条铁路。还有什么能超过这种友谊呢?”
时至今日,在连接坦桑尼亚与赞比亚的千里草原上,由满怀对非洲人民真挚情谊的中华儿女援建的“钢铁斑马”——坦赞铁路列车仍日夜奔腾不息。
“合作共赢”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与非洲国家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中非经贸合作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中国在巩固对非经济援助成果上,逐渐从“交钥匙”的方式转变为参与管理、管理合作、代管经营、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更多地发展双方的经济技术合作,着重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以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坦中合资友谊纺织有限公司印染车间
坦桑尼亚友谊纺织厂始建于1968年,曾经是中国援助非洲的样板工程。然而,由于坦桑尼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当地人管理不善,在上世纪80年代,友谊纺织厂逐步陷入困境,到90年代初已濒临停产。时值中国正迈向市场经济,市场化改革春风也吹到了远在非洲的友谊纺织厂。在与坦桑尼亚政府就友谊纺织厂发展达成共识后,中方开始对友谊纺织厂实施经援改革,成立中坦合资友谊纺织有限公司,参与管理运营、技术改造。1997年,中坦合资友谊纺织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后,很快实现扭亏为盈,成为坦桑尼亚排名前三的纳税大户,其生产的产品“乌拉菲克”(意为“友谊”)牌印花布再次出现在坦桑尼亚国际贸易节“撒巴撒巴”上,引起非洲各国商人的关注。
△尼日利亚前驻联合国副代表乌斯曼·塞里基
尼日利亚前驻联合国副代表乌斯曼·塞里基在评价中国带动世界发展时表示:“随着中国的到来,发展问题在联合国组织中变得尤其重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给联合国带来的质的变化。”
致力维护和平 播撒温暖希望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1990年4月,中国军队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遣5名军事观察员,开启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程。30年多来,中国军队为世界和平英勇出征、砥砺前行,而对于冲突最为集中的非洲大陆来说,中国“蓝盔”更是维护非洲和平稳定的积极贡献者。
2013年12月,中国军队向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派遣1支170人的警卫分队,承担联马团东战区司令部安全警戒、要员护卫等任务,这是中国军队首次派遣安全部队参与维和行动。非洲国家马里是联合国最危险的维和任务区之一,自杀式袭击、路边炸弹等恐袭事件屡屡发生。8年来,中国军队先后向马里维和任务区派遣9批警卫分队,在危机四伏的撒哈拉沙漠南缘出色地完成任务,被联马团东战区誉为“战区王牌”。2016年5月31日,中国维和士兵申亮亮为阻止载有炸药的恐怖分子车辆冲入联合国维和营地壮烈牺牲,被追记一等功,并被联合国授予哈马舍尔德勋章。2021年5月,中国第八批赴马里维和部队413名官兵全部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中国第8批赴马里维和部队举行授勋仪式
中国维和官兵不仅是和平的守护人,也是友谊的传播者。中国赴刚果(金)医疗分队与驻地布卡武市“国际儿童村”结成对子,用真情传递爱心和温暖,中国女官兵被孩子们亲切称作“中国妈妈”。这一爱心接力棒已经接续了17年,在当地传为佳话。
从1993年6月参加联合国莫桑比克行动至2020年,中国军队先后向非洲刚果(金)、利比里亚、苏丹、苏丹达尔富尔、南苏丹、马里等8个维和任务区派遣111支工兵分队25768人次,累计新建和修复道路1.7万多公里、桥梁300多座,排除地雷及未爆炸物1.4万余枚,完成大量平整场地、维修机场、搭建板房、构筑防御工事等工程保障任务;先后向利比里亚、苏丹2个任务区派遣27支运输分队5164人次,累计运送物资器材120万余吨,运输总里程1300万余千米;先后向刚果(金)、利比里亚、苏丹、南苏丹、马里等6个任务区派遣85支医疗分队4259人次,累计接诊救治病人、抢救伤员24.6万余人次;向苏丹达尔富尔派遣3支直升机分队420人次,累计飞行1602架次、1951小时,运送人员10410人次、物资480余吨。
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非洲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远赴海外的中国维和官兵用实际行动,以过硬的素质、精湛的技能和敬业的精神,为非洲人民带去了和平,点亮了希望。
中非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开启中非合作新篇章
21世纪是中非携手发展、相互友好的新世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使中非关系走上机制化的发展轨道,实现了从“新型伙伴关系”“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级跳,朝着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坚实迈进。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非合作再次提速,双方得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对接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非合作不断走向全方位、宽领域和纵深化的发展道路。
作为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的亚吉铁路于2016年10月5日正式开通。这个“一带一路”倡议的早期落实成果,将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产品、中国品牌集中展现在非洲与世界面前。5年前,彼时43岁的工厂老板贾玛尔欣喜地决定用火车运输货物,“这条铁路能让我的生意做得更大”。5年后,不止贾玛尔,越来越多的当地商人选择用亚吉铁路作为运输通道,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公路和飞机运输受限、成本激增,亚吉铁路更是担当起“运输生命线”“民生保障线”的角色。经过5年的发展,亚吉铁路沿线已逐渐被打造成一条经济走廊。目前,埃塞俄比亚政府在亚吉铁路沿线规划了13个工业园区,创造了10万多个就业岗位,极大拉动了埃塞俄比亚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
亚吉铁路被誉为埃塞俄比亚的“繁荣之路”,不仅仅表现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上,中国还借由项目合作帮助埃塞俄比亚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授人以渔。2021年5月4日,埃塞小伙德杰尼和他的33名同伴获得了埃塞俄比亚交通部颁发的火车驾驶资格证书,正式成为一名可独立驾驶电动机车的司机。作为亚吉铁路运营和维护项目公司的职员,他们共接受了为期两年半的培训,其中包括在中国为期8个月的电力机车驾驶专业培训。在证书颁发仪式上,德杰尼特别感谢了“中国师傅”对他们的悉心指导:“在中国的培训让我们受益良多,我们掌握了许多驾驶机车的技能和经验,这段经历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赞比亚大学“一带一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桑德·恩加兰德
在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非合作的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站等一大批项目成功实施,中国连续11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也是对非投资主要来源国之一,连续多年对非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0%。在基础设施、生产制造等传统优势领域之外,中非也在民生、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多领域继续拓展新的合作空间,不断增进中非民生福祉。赞比亚大学“一带一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桑德·恩加兰德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不仅促进了对非洲的投资,同时还增强了非洲向世界出口商品和服务产品的能力,“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振兴非洲,让非洲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以非洲的视角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为非洲大陆创造了投资、贸易增长的大好机会。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年来,新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践行多边主义,独立自主、平等尊重地对待非洲伙伴国家,坚持以自身发展带动和促进非洲经济发展。从“五通”到“六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从经济发展之路到和平之路、健康之路、绿色之路、减贫之路,相信在非洲这片大陆上,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必能行稳致远、逾深逾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