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文旅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让红色文化绽放时代光芒_天津消防网 
欢迎光临:中国天津市消防网门户网站现在时间:
社会新闻

讲好文旅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让红色文化绽放时代光芒

来源:光明日报    更新时间:2021-12-18 14:31:09    编辑:管理员    浏览:646

天津消防网讯 走进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一幅长47米、高12米的屯垦戍边巨幅半景画吸引参观者驻足瞻仰。苍茫荒原上,兵团战士挥舞镐头开垦耕种、植树造林,展现出战天斗地的豪情。

铸剑为犁、安边固疆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红色文化积淀厚重。在60多年的屯垦戍边实践中,兵团红色文化已成为边疆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兵团加大红色资源挖掘力度,创新发展红色旅游,加强优秀文艺作品创作,促进文旅融合,让红色文化根脉厚植人心、绽放时代光芒。

讲好文旅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首届中国·新疆兵团沙海老兵节在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成功举办。马春燕摄/光明图片

讲好文旅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资料图片

1.红色基因历久弥新

60多年前,第一代兵团人挺进戈壁荒滩,拉开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屯垦戍边序幕。激情燃烧的岁月,凝结在一锄一镐里,凝结在一座座红色展馆里。即使时过境迁,也让人血脉沸腾。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前,矗立着王震将军雕像。1950年年初,王震将军策马玛纳斯河西岸,遥指前方亘古荒原说:“我们就在这里开天辟地,造一座新城留给后世!”

从此,这片戈壁沸腾起来,挖河修渠、植树造林、筑路盖房,块块条田相连,座座工厂拔地而起……

博物馆里,一件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有着296块补丁的棉大衣,向参观者展示着兵团人筚路蓝缕的峥嵘岁月。彼时,军垦战士为了节约资金用于建设,从不主动要求领取新军装,而是把已经穿烂的军装缝缝补补接着穿。兵团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就藏在那一个又一个的补丁里。

一座展馆,浓缩一段历史;一段历史,激荡一份情结;一份情结,传承一种精神。

在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中心,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映入眼帘。它的外形像倒放的犁铧,组合在一起却像种子发芽破土而出、充满生机,这里便是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大厅内的巨型雕塑,生动呈现了“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的场景。“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慕名来到这里。不少人对我说,了解军垦战士在塔里木盆地屯垦戍边的艰苦历史,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洗礼。”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讲解员木尼热·吾不力哈司木说。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一师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兵团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把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边境哨所等作为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不断强化党员干部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为传承好红色文化,兵团文旅部门用心用情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对全兵团文物进行登记、排查、梳理和存档,初步建立了文物资源数据库,做到家底清、现状明。

为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力度,兵团坚持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并重,2019年至2021年,投入文物保护专项资金5954万元,在10个被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的师团,组织实施16个革命文物保护项目,有效改善了革命文物的保存状况。

为构建具有兵团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体系,兵团投入资金9200万元实施了兵团军垦博物馆改陈,启动兵团精神展陈馆项目,依托红色资源,利用重要节庆活动、重要历史事件和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积极打造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活动,擦亮红色名片,打造红色地标,促进兵团红色旅游事业驶入“快车道”。

2.红色旅游方兴未艾

“军垦文化”“南泥湾精神”“戍边文化”“八千湘女上天山”“千里急行军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如今,一批带有兵团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和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

走进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爬犁、抬把子、坎土曼等一件件带着锈迹的垦荒工具,默默诉说着昔日军垦儿女战天斗地、誓将戈壁换新颜的奋斗历程;反映地窝子、干打垒、窑洞房等内容的一张张仿佛带着泥土芬芳的黑白照片,静静展示着军垦战士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发建设团场的风雨历程。

“看,这是我们几十年前用过的坎土曼;看,这是我们曾经住过的地窝子……”退休职工王建军给小孙子讲起红色故事,激动不已。他说,博物馆留住了一代人的记忆,让他仿佛回到那个全靠人拉肩扛的开荒年代,重温熟悉的情景。

红色旅游的发展,使五家渠市成为新疆红色旅游的新地标。兵团“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全国红色旅游万里行主题活动,“星火铸忠魂,亮剑耀天山”缅怀革命先烈系列活动等多个红色旅游纪念活动的举办,提升了五家渠市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今年5月,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获评国家5A级景区,景区以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为核心,融合了红色旅游、农业观光、沙漠体育休闲等资源,成为兵团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今年,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已接待参观者14万人次,预计全年将突破30万人次。

近年来,兵团注重加强红色资源保护、思想内涵挖掘,大力提升红色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多点培育和建设具有发展基础和潜力的重点红色旅游项目,基本形成“一核一圈两带七区多点”的红色旅游资源体系。

游客进入兵团,在被兵团精神感染之余,亦会赞叹兵团红色旅游资源之富集。众多的革命遗迹、纪念馆、博物馆、教育基地等,让人深深沉浸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与慷慨激昂的红色文化中。

“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我们的讲解感染着,内心很有成就感。”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红色讲解员夏美玲说,“我爷爷那辈就进入兵团,我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兵三代’,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做了讲解员后,为了把红色故事讲得更生动,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访谈老兵,这样的经历让我们更好更快地成长。”

“兵团正在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以‘中国屯垦旅游’为主体品牌,以‘红色文化游’为特色,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深入挖掘红色旅游精神内涵,大力提升红色旅游发展质量,进一步讲好兵团故事,打造全国红色旅游新标杆。”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文化处处长蹇娅婷说。

3.红色文艺绽放光彩

即便隔着屏幕观看《天山》,观众也能感受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的气势恢宏,90分钟里观众可穿越千年。1700多件各类道具、1000多套不同历史时期的服装、500多位演职人员,这部剧成为兵团歌舞剧团建团以来参演人数最多的剧目。

2019年9月,《天山》在新疆艺术剧院首演成功。网民“老兵”留言说,这部剧让他更深刻理解了屯垦戍边的意义,无论何时,守卫边疆都是英雄壮举。今年3月,《天山》入选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演播,成为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良好载体。《天山》的成功排演,成为兵团加强优秀文艺作品创作、促进文艺创作“质”“量”双升的生动写照。

“十三五”期间,兵团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创作了一大批深化改革、民族团结、援疆等题材的优秀作品。

兵团作家丰收的报告文学《西长城——新疆兵团一甲子》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兵团杂技团杂技剧《楼兰寻梦》、兵团歌舞剧团大型原创舞剧《戈壁青春》等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剧目成功上演,秦剧《昆仑山下的承诺》获第六届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豫剧《戈壁母亲》入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歌曲《屯垦爹娘》获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一系列反映兵团屯垦戍边历史、饱含兵团精神的文艺作品,扩大了兵团文艺作品的影响力,激励着兵团干部职工群众不断努力开创兵团事业发展新局面。

与此同时,兵团还组织实施了兵团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兵团戏曲传承发展扶持工程、军垦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兵团文艺精品工程,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新人新剧、广泛开拓市场等方式,推动各门类艺术全面发展。

36集电视连续剧《化剑》在央视及省级卫视播出后反响强烈,40集电视连续剧《大牧歌》在央视播出,48集电视连续剧《花儿与远方》在各卫视播出,26集电视连续剧《沙海老兵》在央视一套播出,30集电视连续剧《花开时节》在央视播出……一系列政策助推了精品创作结出累累硕果,促进兵团题材优秀影视作品进入创作丰收期。

近年来,兵团电影艺术创作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发展,开始走向市场。其中,《无罪》获第五十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白金雷米奖”,《阿拉尔·我和你》《图木舒克》《这个冬天不太冷》《进军和田》等完成拍摄并进入院线上映,一批优秀微电影作品传承发扬了兵团精神,得到市场的认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春风化雨沁人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兵团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创作生产彰显兵团特色、展现兵团风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新时代优秀文艺作品,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更好发挥兵团文化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消防培训
点击排行
随机新闻
友情链接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1994375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