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封管区72小时内的“暖心人”
天津消防网讯 数九隆冬,寒风正劲。自此次战“疫”打响以来,截至1月11日中午,天津市津南区部分居民已在封管区内度过了72小时。
室外严寒,但一位位挺身而出的“逆行者”却温暖着天津人民的心——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是纯白的身影,是寒冬的暖灯,是疫情中可敬可爱的“暖心人”。
身披白衣的守护者
“有点想不起来今天是在这里的第几天了。”采访时张玉娟沙哑的嗓音,让记者的鼻子不禁跟着发酸。“从8日起到10日,我每天都休息不了多长时间。”
今年35岁的张玉娟是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卫生院的医生。在此次参与核酸采集工作的同时,她更多承担着场地人员物资协调、防护知识讲解等保障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此次张玉娟驻守的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丰达园社区居民超过一万人,社区被划为封控区后,采样工作随即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8日进行第一轮筛查,9日查缺补漏、入户采样,10日开始第二轮筛查……”张玉娟说。
医务人员为丰达园社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受访者供图)
寒冷的天气不仅考验着医务人员的意志,更考验着他们的体力。“最冷的是双手,不仅一直暴露在寒风中,还要不停地采样,每次采样后都要进行手部消毒,就像不停向手上泼凉水一样。”张玉娟说。
比户外检测更难的是入户筛查。丰达园内有一栋超过20层的高楼,其中200余名居民都需要医务人员入户单独采集核酸。“每层楼都要走楼梯、不能乘电梯,整个楼的采集工作做下来,大家的腿都是瘫软的。”张玉娟说。
忙着检测顾不上喝水,饭菜总要用微波炉热了又热……在封控区内工作虽然辛苦,但战胜疫情的强大信念就是支撑医务人员的不竭动力。“只要有需要,我们就一定会战斗下去。”张玉娟说。
志愿上岗的“格格姐”
“我是党员,理应冲在最前面。”8日了解疫情情况后,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90后”干部纵迪主动请缨,成了天津社区中的一名“网格员”——“格格姐”。
纵迪(左一)在社区进行服务工作。(受访者供图)
纵迪所在的华远波士顿社区位于天津市津南区辛庄镇,社区8日起被划定为封控管控区。从逐层“扫楼”敲门、帮助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预约登记,到组织居民开展筛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再到统计居民生活需求、引导大家有序采购……纵迪常常工作到凌晨才回家休息。“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纵迪说。
疫情期间,“格格姐”的工作繁杂琐碎,但纵迪却用耐心与温暖,化解了身边居民的不少难题。
纵迪说,社区内住着一位外国朋友,语言不通成了他与社区工作者交流的最大障碍。“入户排查的时候我主动加了他的微信,和丈夫一起帮他翻译讲解政策,随时联系沟通。”纵迪说,成为好友后,自己为他解答了不少问题,让这位外国居民连连对中国社区的防疫工作竖起大拇指。
在社区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津南居民正踊跃参与到防疫一线的工作中。“虽然天气寒冷、工作疲惫,但看到大家对我们的‘点赞’和认可,心里的自豪劲儿,让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纵迪说。
“柴米油盐”的保障员
时间已过零点,天津物美超市(香堤广场店)库房内灯光仍然明亮,苏子林正忙着清点商品。
三天前,苏子林被“火线”任命为区内6家物美超市防疫保供的总负责人。“这三天,我们源源不断地将生活必需品运送到封控管控区附近的物资投放点,保障居民的日常需求。”苏子林说。
物美超市工作人员为津南区封管区内的居民运送物资。(受访者供图)
盘点货物之余,苏子林向记者介绍起自己的日程:“每天早晨6点到店里整理商品、跟车运货,一天的供应工作结束后回到家,往往已是凌晨一两点了。”
由于物流中心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为超市供货需要跨区运输,最初苏子林的心里也直打鼓。“如果车辆难以通行,店里货品就无法及时补充供应。”苏子林说。
他的担心并未持续太久。在天津市津南区商务局的协调下,39张“津南区疫情防控工作车辆通行证”很快就送到了他的手中。“工作人员帮我们打通了保供运输的‘大动脉’,也让居民的‘菜篮子’更有保障。”苏子林说。
物资畅行无阻的背后,是另一盏灯的守候——在天津市津南区商务局内,工作人员全部到岗、24小时待命,随时为保供运输车辆“保驾护航”。
“不少大型物流运输企业晚上运送生活必需品,为了随时帮助保供人员办理证件、解决困难,即便到了深夜,我们的灯也会亮着。”天津市津南区商务局工作人员韩燕说。
抗疫之战还在持续,今日的津城仍然坚定而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