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到中学生思政课的“热情密码”——〇〇后中学生认知特点、思维方式与思政课学习状况调查
安徽省铜陵市中学生在渡江战役群心村纪念馆上思政课。过仕宁摄/光明图片
一位老兵在上海中学的课堂上讲述抗美援朝的亲身经历。新华社发
江苏宜兴培源中学把思政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丁焕新摄/光明图片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届“思政微课堂”竞赛活动上,思政课教师们纷纷亮出“绝活”、比拼教学技能。陈三虎摄/光明图片
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研讨会上,一位学生积极发言。新华社发
新年伊始,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职教中心,老师正在给学生上思政课。许旭摄/光明图片
编者按
移动互联网时代,00后中学生多是“网络原住民”。作为“流量一代”的中学生,他们的信息获取来源、方法、关注点等信息生存方式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又对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如何更好调动00后新生代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组成“中学生认知特点、思维方式与思政课学习状况”课题组,依据认知心理学的规律,对全国七省(市)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00后中学生信息生存方式特点与我们的直观印象大相径庭。或许,我们能够从这些特点中找出他们对思政课的“热情密码”,进而发现当下中学生思政课供需之间真正的结合点。
1、网络原住民的信息生存方式隐藏着什么
00后自出生起就密切接触互联网,手机成了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堪称网络时代的原住民。
为了更加全面、深入了解这些网络原住民的信息生存方式特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专家组成“中学生认知特点、思维方式与思政课学习状况”课题组,对全国七省(市)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00后中学生具有如下特征(注:所有选项均为不定项多选,所以所有结果相加会大于100%):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选择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网络成为其信息获取主渠道。不同信息源的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网络(81.29%)、电视(64.74%)、学校(41.18%)、报刊书籍(30.83%)、父母亲戚等长辈(22.79%)。
——微信朋友圈是00后中学生在网络上的首要社交圈,其网络互动对象约70%来自微信朋友圈。此外,班级圈和游戏圈也是网络社交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约占互动对象的60%、40%。
——时政要闻、朋友圈动态、娱乐节目是他们上网的主要关注内容。其中,时政要闻占比52.26%、朋友圈动态占43.15%。
——对网络功能的认知较为多元,包括个人成长、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其中了解世界(70.5%)选择人数最多,与学习相关的辅助学习(51.98%)、释放学习压力(51.6%)次之,与人沟通交流(51.5%)也是主要功能。
上述结果和你的认知一致吗?
“这组数据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比如选择学校、报刊书籍和长辈等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为信息获取主要途径的中学生均未超过半数。超七成的中学生上网是为了了解世界,超五成是为了释放学习压力。时政要闻是他们第一关注内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负责人王新波说。
不少家长对上述结果感到意外。呼和浩特市某中学高一学生小曹的妈妈告诉记者:“我很吃惊,我一直觉得他玩手机就只是玩,没想到还关注了不少社会热点新闻。”为求证调查结果,她选了几个近期的时政话题同孩子交流,果然没有难住这个高中生,而此前她从未发现孩子对这方面的内容有兴趣。
2、00后的信息判断标准对思政课意味着什么
当记者和一个初二女孩聊起她熟知的流量明星,面对“你觉得他(某明星)是非常完美、值得信任和学习的人吗?你会攒着零花钱买他做广告的产品吗?”等问题时,女孩用一种“大人果然什么都不懂”的眼神看着记者说,“那都是‘人设’,我有限的零花钱当然不会乱买东西。”
前述调查显示,00后中学生对观点的采信标准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老师或家长(56.89%)、自己(54.42%)、权威媒体(42.89%)。社会所担心的来自“偶像”的价值判断影响不足7%。
针对流行偶像对中学生价值观影响程度问题,记者在光明日报微博做了一个小调查:近60%(422人)认同上述调查结果,即“偶像”对自己价值观的影响力不足7%。这说明,在“追星”这个问题上,00后群体表现出较强的理性与清醒。
“其实,00后中学生视野开阔,除了能够便捷获得各种间接经验外,自己亲眼观察和亲身参与的机会越来越多,现实和虚拟的参照越来越广。以自身判断为信息采信标准的比例在初中生身上仅次于老师和家长,处于第二位,而在高中生身上就上升为第一位。他们有较好的思维品质,思考问题时总能有自己的看法或有自己稳定的思考方式。遇到复杂问题,很大一部分被调查者会选择主动积极求助和自主思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说。
除了表现出充分的自信与独立,00后中学生也十分信任家长与老师。调查显示,59.45%的中学生解决问题的首选方式是依靠老师或家长,胜于网络搜索(56.19%)和与同学讨论(约50%)。与此同时,孩子们虽然信任大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和大人沟通的主动性不强:调查显示,他们的真心话表达对象是好朋友(65.81%),父母低于半数,老师不足三成。针对这一特点,多位专家认为,思政课教师可以更加主动地关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赢得学生的信任,并且在课堂上更多使用现实案例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增加亲近感、减少距离感。“但在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师走进学生内心让学生讲心里话的难度增加了。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备好教案,更要研究学生状态‘备’好学生;上好思政课,不仅要有效传授知识,更要调动起学生思维、情绪的参与积极性,增加参与深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评估研究所所长张宁娟说。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呢?我们需要了解00后对具有哪些特征的信息更感兴趣。调查结果显示,受欢迎的信息特征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观点新颖(60.56%)、对我有用(51.82%)、有图有真相(51.35%)、逻辑严密(48.4%)、好玩有趣(44.03%)。
3、为什么随着年级增高,讲好思政课的难度在逐步加大
如果不考试,中学生还会愿意上思政课吗?
在以往的大众印象中,思政课往往被贴上抬头率不高、靠点名留人、程式化应答、空洞枯燥等标签。然而,此次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76.9%)的00后中学生表示即使没有考试,也愿意上思政课,初中生做此选择的比例更高,接近85.6%。五成人明确表示喜欢思政课。
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近年来思政课教学理念、教材编写、师资水平、教学方法等的全方位改革。
目前,中学生思政课教材主要包括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初中版)和《思想政治》(高中版)。这两本教材编写充分吸收了十多年来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等主题,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践行。
调查发现,超过六成(67.8%)的00后中学生认为思政课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相关,63.1%感觉自己通过思政课学习,收获很大。
不过,思政课内容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调研显示,初中生认为最应该再增加的思政课内容是心理健康,高中生则认为最应该增加文化方面的内容。
“对初中生而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思政课的内容之一,也是思政课走进学生内心的最好方式,须进一步得到重视。对于高中生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赋能思政课的方式之一,也是引领思政课建设与改革的努力方向。”王新波说。
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现象是,就此次调研结果看,随着年级增高,中学生对思政课的评价在走低。
“讲好思政课的难度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而逐步加大。形式上的改变、方法上的创新可能对年级低的学生管用,但如果不在内容上、思维上、道理上下功夫,年级越高,其思政课教学就越容易流于花里胡哨的表面热闹,很难真正说服和吸引学生。”张宁娟说。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现象是,本次调查发现,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喜欢程度随着学校类型的不同体现出较大差异。民办学校00后中学生表示喜欢思政课的比例更高,而职业高中的00后中学生喜欢思政课的比例较低;在学习思政课的意愿方面,乡村公办学校00后中学生意愿更高,而国际学校意愿最低。
4、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西北某市重点高中高一学生小卢挺喜欢思政课,“我们思政课老师大学刚毕业不久,思想能和我们‘同步’。她也刷短视频什么的,上课讲的例子很有趣,我们说话她也很懂”。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老师在台上讲思政课,学生觉得你落后、古板,‘思想赶不上自己’,那课堂效果该向何处寻?”王新波表示。
中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密码”是什么?这是教育界始终在探究的问题。此次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老师需要思考的是:对于一个总是在关注时政热点新闻、视野开阔、具有较高信息获取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自身需求为第一标准采纳信息的青少年,你呈现给他一堂什么样的思政课才是合格的?
“学生爱用B站和QQ,那我就用它们开辟育人主战场,为00后‘种草’思政课。”上海市闵行中学高中政治教师谢晓东说。
某中学从学生中征集选定了100个问题,都是学生关于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感到困惑的问题,将解答融入思政课教学,以真问题唤起学生的真思考、真情感,效果良好。
张志勇说:“00后中学生在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方面表现出超乎年龄的理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日益要求获取的信息必须具备高品质。思政课要想入脑入心,除了在形式上下功夫外,必须在讲透讲理讲清楚上更下功夫。只有讲透,才能满足00后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这或许是思政课赢得高年级中学生喜爱的方式之一。”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
关注互联网上的热门事件,及时回应学生困惑的热点话题,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教育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图片、音视频素材等学生热衷的信息形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这些做法,已经有许多学校和老师在尝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是,随着学生年级增长,对思政课的热情和评价在下降,这一事实依然存在。
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及世界各国的抗疫表现,让当下的中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认知,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众多年轻人更加崇拜革命先辈,在网上发出“这盛世如你所愿”的感慨。那么,为什么有的思政课堂依然寂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应从哪些方面更进一步?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
5、寻找思政课供给与需求的结合点
专家们结合此次调查结果分析认为,针对00后中学生认知特点已表现出的“移动互联网+”鲜明特征,思政课课程建设应热情拥抱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所提供的海量信息。
多元的常识、丰富的生活体验,对认知体验和参与程度的更高要求……00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表明,传统单一途径的教师讲授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创新方式,加强有创意、有新意的活动设计,让学生成为资源共享者”,张宁娟认为,这应成为思政课教师关注的重点。
实践是让学生对理论产生探究热情、并连接起两者的桥梁,一个优秀的思政教师要懂得如何搭建这座桥梁。
“让学生充分体验!”2021年“最美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思政课教师陈明青在课上讲完“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后,组织学生模拟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学生们为了提出建议提案,主动去调研社区的残疾人设施状况,把眼睛蒙起来模拟盲人,实地考察。
张宁娟说:“思政课不同于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极强的综合性。00后中学生受社会大环境和个体所处小环境的影响更加强烈,要做到知行合一更加具有挑战性。因此,思政课必须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善于回应学生成长问题,敢于直面社会热点难点,以满足00后中学生对认知体验的高品质追求,将他们的知识学习、思维活动、情感参与和实际行动充分调动起来,澄清思想、回答疑惑、解决问题。”
“刻意为之、脱离现实的思政课,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其消极作用显而易见,就是打动不了学生,让思政课越上越没劲儿,让思政教育离学生越来越远。要打动学生,必须立足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状态,从知、情、意、行四个环节中的任一环节寻找突破口。打动学生的可能是认知上的启迪,也可能是情感上的共鸣。”张宁娟说,“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一起面对并帮助学生解决认知上的困惑、生活中的问题”。
要达到上述目的,核心是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让真正有信仰的教师上讲台讲信仰。
“思政课教师,坚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荣誉感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教师不普通,思政课教师更不普通。”王新波说。
张宁娟认为,近年来,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地位和能力得到明显改观。但是,与高标准的思政工作目标相比,与00后青少年思想发展的需求相比,思政课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未来应从以下方面强化思政课教师能力:一是不断丰富思政课的本体性知识。思政课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讲好思政课,必须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度、厚度和时代性,而当前很多思政课教师在此方面还存在显著短板。二是更好掌握思政课教学的条件性知识。譬如,对于当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心理状态的了解,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与运用等。三是持续强化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性知识。不少思政课教师缺少实践锻炼的平台,一周几节课,对于大多数思政课教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下一步应拓展平台、整合资源,让更多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验,让越来越多的精品课程、精品课堂、魅力教师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