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_天津消防网 
欢迎光临:中国天津市消防网门户网站现在时间:
社会新闻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来源:云南日报    更新时间:2022-01-21 09:17:23    编辑:管理员    浏览:763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

并发表重要讲话

为云南确定了新坐标

明确了新定位

赋予了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

是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纲”和“魂”

是云南发展的根本遵循

7年来

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

牢记嘱托,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闯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2022年1月10日-19日

《云南日报》推出

“牢记嘱托,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

专栏和特刊

全方位回顾省委、省政府带领

全省广大干部群众

牢记嘱托,把习近平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

走过的奋进历程

取得的新成就

展现的新气象

激励全省各族人民

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阔步前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新篇章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强调

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和云南突出特点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殷殷嘱托。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牢牢守好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始终把民族工作摆在全省工作大局的突出位置,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定位,一以贯之、大力推进,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前所未有的进步,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希望云南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对云南提出了“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希望云南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要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云南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也是云南省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重要平台。

看清大势、把准脉搏,在“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上发力,击鼓催征,云南全力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7年来,云南持续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奋力开创新局面。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持续奋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云南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团结拼搏、克难奋进,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书写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篇章。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殷殷嘱托,也是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7年来,云南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调结构、兴产业、谋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正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能。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一幅幅基础设施飞跃发展的生动图景在云岭大地展开。

7年来,云南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科学谋划中促跨越,在攻坚克难中求奋进,在抢抓机遇中办大事,以大思路、大手笔、大项目,深化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全省基础设施建设,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注入了强大动力。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翻开7年来云南统筹城乡发展的成绩单——一批“特色、产业、生态、干净、智慧”突出的“云南省美丽县城”和“云南省特色小镇”崭露头角,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5年的3.2:1下降到2020年的2.92:1。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危房改造取得历史性成就、乡村路网、电网、水网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发生巨大变化,农村医疗、教育、养老体系日益完善。

补齐发展短板,挖掘新的增长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云南省不断加快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0日给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时指出

希望你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8月19日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时指出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扛实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构建牢不可破的边境疫情防控体系,持续完善边疆治理体系,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计划,推动边境小康村建设,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建设团结繁荣稳定的现代化新边疆。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关于从严治党,党中央的态度很鲜明,就是要采取一切措施,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深入地而不是表皮地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要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近年来,云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党的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全省政治生态持续好转,全面从严治党焕发新气象。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防止因后续政策支持不足返贫或因病因伤返贫。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因病返贫致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在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后,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与新挑战,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从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等方面抓实抓牢,稳政策、强措施,切实巩固基本医疗保障,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

1月19日

云南日报刊发南耀平文章

《牢记嘱托,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

——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向总书记报告,云南这样干!

  牢记嘱托,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

——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南耀平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新春的脚步即将踏上云岭大地,所到之处,总有鲜亮的景象与之相映。

2021年12月22日,云南各族代表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誓词碑”前举行纪念大会,在这座“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前新盟誓言,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谱写新的篇章。

深冬时节,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在2021年北移南归旅行1300多公里、轰动全世界的亚洲象大家庭其乐融融。这群大自然的使者,从容入局,信步庭园,使cop15第一阶段会议更加完美,让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惊艳世界,生动展示了云南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取得的扎实成就。

2021年末通车的中老铁路,客运列车叫座叫好,跨国货运运行频次持续加密,云南开放优势打开了新空间,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增添新动能跑出加速度。

这是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蓝图正在七彩云南一一铺展。

这是一份份喜人的答卷,云南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足迹镌刻在云岭大地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对云南发展提出了“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2020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殷切希望云南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践行初心使命,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时间见证前进的步伐,岁月铭刻奋斗的足迹。4700万云南各族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决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以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楫笃行的定力,克服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镇守边关、视死如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奋力谱写新时代云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光辉引领

把准方向明晰发展新定位

思想是实践的引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思想和理念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让云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历史、民族、生态、区位等方面对现阶段省情特征、发展阶段、目标任务、重点工作等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再认识再把握,对所处的环境和发展趋势作出正确判断,找准发展定位。

省委、省政府从“胸怀两个大局”的格局和高度,从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的站位和视野,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云南各项事业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坐标方位、前进方向,持续加快从全局和整体层面构建制度框架体系,进行制度创新、增强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从“总规图”到“施工图”,从“时间表”到“作战计划”,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

——2019年5月1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施行。《条例》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文明、教育振兴、民生保障、法治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创新、理论研究、民族关系和谐等方面纳入示范区建设重点内容,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文明建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等作为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为提高《条例》的针对性和执行力,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推动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省政府以行政规范性文件方式制定施行《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实施细则》,使示范区建设进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指导意见……一大批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政策,为推动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发展动力。截至2021年,我省累计出台和完成140余项改革事项,基本构建了生态文明领域的建设、保护、治理、管控、执法、责任、产权、补偿8大类制度,不少制度在全国领先。

——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策引领,云南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规划(2016-2020年)》等系列规划和政策文件。7年来,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与9个国家搭建12个多边双边合作机制;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的开放平台体系,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市场准入优化、贸易便利改善,通关便利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高位推动、全方位开放的工作格局。

一项项政策制度的出台,搭建起我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顶层设计、组织架构更加完善,发展路径更加明晰。

2021年2月,《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印发,这一开启我省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文件,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纲”和“魂”,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融入了云南发展的血液,化为具体的发展思路、制度机制和目标任务,吹响了云南迈向新征程的进军号。

筑牢根基

民族团结进步迈上新台阶

“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

2021年12月22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迎来70周年的时间年轮。

也是这一年,困扰各族群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云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新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为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留下了一份最有力的指引。

两次“一步跨千年”的时空交错,两个承诺的历史性交汇,正是云南各族人民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创造人间奇迹,唱着“新歌”迈向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

按照总书记“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纵向到底,横向要到边。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创建”的要求,省委、省政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要义,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构筑各族群众共同精神家园。

云南秉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政策、资金和项目向民族、边境及贫困地区倾斜——

过去5年,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平均增长8.4%,主要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9个州(市)、70个单位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单位。

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情感不断升华,合力守边固边的动力激情澎湃。

总书记的话言犹在耳,腾冲三家村的基层干部自发组成宣讲团,用“总书记情满司莫拉”的故事凝聚党群合力,推动发展,村里更美了,村民更富了,大伙精气神更足了,乡村振兴的“司莫拉实践”正在推进。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的乡亲们铭记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把脱贫作为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第一步,齐心协力谋发展,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202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比2015年增长了155.32%,人均收入增长了190.22%。

守护美丽

生态文明建设展现新面貌

2021年8月13日,结束了110余天北上之旅的“断鼻家族”14头亚洲象,平安回到位于普洱墨江的栖息地。

这群调皮远足的“大可爱”,温暖了疫情中备受煎熬的世界,连一向苛刻的西方媒体,都对中国在野象迁徙过程中的精心呵护由衷“点赞”,更惊喜于亚洲象种群近年来在云南的增长速度。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欣慰地首肯:“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

此前,为这次在美丽的昆明举办的国际盛会,总书记曾两次向世界发出“春城之邀”,倡导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1年的最后一天,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再次回顾了“云南大象北上南归”的暖人情景。

为了总书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嘱托,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鼓点更急。

全面开启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开展生态保护治理修复,全面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省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以上,森林覆盖率65.04%,均居全国前列;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九大高原湖泊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彻底转变,水质总体平稳向好;建成一批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美丽县城”、美丽乡村,城乡环境和面貌焕然一新;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生态文明机制更加健全,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总书记7年前在洱海边“立此存照”,指示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云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开启了一场保护与治理的攻坚战。洱海水质下滑趋势得到根本性遏制,全湖水质连续两年实现7个月ii类。cop15召开前夕举办的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论坛选址洱海,也正是对大理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成果的肯定。

这7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坚定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战略定力,学会了算大账、整体账、综合账,着力为子孙后代谋,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全面提升“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影响力,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拓展空间

辐射中心建设开创新局面

2021年12月3日,中老两国元首下达发车指令,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的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这条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铁路,让“昆明到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让云南在“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努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谋划云南一域,作出了战略指引。

胸怀“国之大者”,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云南服务与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纵横空间,随即迅速打开。

从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到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从中缅新通道(仰光-临沧-成都)海公铁联运首运成功到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和重点旅游城市航线全覆盖……设施的硬联通背后,是政策的沟通、贸易的畅通、资金的融通和民心的相通,是各类开放平台的迭代升级。

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以滇中新区及各级各类开发区为重点和支撑,以南博会、商洽会等国际会展平台为纽带,以国家级口岸为窗口,高质量的开放合作新平台正在形成,开放合作机制正在加强……

全力落实总书记与周边国家领导人互访成果涉及云南事项,全面参与中老、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互联互通和通关便利化,搭建多边双边合作机制,支持周边国家抗击疫情,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往交流持续深化。

建设“辐射中心”的意义,更在于全面提升了云南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特别是“大循环、双循环”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

内外兼修、双向开放,云南自觉担当起强大的国内市场与巨大的南亚东南亚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

云南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对接,按下“快进键”。建立毗邻地区协同开放发展机制,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鼓励引导大型企业在云南布局资源供应和商品生产、流通产业链基地,“辐射中心”红利带来的生产要素集聚之势正在形成。

1月1日8时30分,昆明海关为玉溪恒丰万里花卉有限公司销往泰国的鲜切花开出了云南首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原产地证书。1月5日,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签下云南首份rcep经核准出口商声明。

这是rcep机制运行的标志性事件,也寓意着,随着“辐射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发展的机遇接踵而至;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七彩云南步履更加坚定。

只争朝夕

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开启新征程

1月11日,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专项进展新闻发布会召开,惊艳亮相的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取得的突破,大大提升了我省应对高性能新材料需求的快速响应和生产能力,产业集群实现全链条创新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期间,对云南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业生产、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等作出了重要部署,为云南在更高平台上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行动指引。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近年来,云南全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新旧动能加速转化:“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三张牌”发展势头强劲,粮食生产连年丰收,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得到质的提升,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数字云南”加快建设——

金沙江上,白鹤滩、乌东德等超级水电巨无霸陆续投产发电,云南 “两基地一枢纽”建设初显成效,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发电量占比、清洁能源交易

消防培训
点击排行
随机新闻
友情链接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1994375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