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小伙的6000字论文致谢,刷屏!_天津消防网 
欢迎光临:中国天津市消防网门户网站现在时间:
社会新闻

大凉山小伙的6000字论文致谢,刷屏!

来源:央视    更新时间:2022-06-18 16:53:30    编辑:管理员    浏览:483

天津消防网讯 “山里的道路,看着很近,常常却要绕很远的路,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能到达学校是家常便饭……”

近日,四川凉山的彝族小伙苏正民的论文致谢触动了很多人。从辍学的放羊娃到优秀毕业生代表,苏正民的求学路“坎坷崎岖”。在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他用6000多字回顾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并一一感谢65位帮助过他的好心人。

△6月16日,苏正民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言。

放羊娃→大学生

他一路坎坷却未曾放弃希望

苏正民的老家,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沙马拉达乡的一个小山村。他在致谢中提到,小时候,家里穷到常常吃不饱饭,他“靠着山泉、野果跌跌撞撞地活了下来”,因缺乏营养,他身材瘦弱,直到四五岁才学会走路。

△苏正民小时候被妈妈抱着

虽生活艰苦,但家里还是义无反顾将他送进了校园。在支教老师的教导下,苏正民学会了汉语。不幸的是,15岁时,父亲积劳成疾去世,他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迷茫中,村里为他们一家申请了低保,还有人为他联系到了定向资助。得以重回教室的苏正民,更坚定了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

汉语水平差,就放学后找个角落诵读课文;成绩提高慢,就省吃俭用买学习资料……2017年,通过预科招生计划,苏正民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为当时村里第一个211大学的学生。

背起行囊,苏正民在颠簸的火车中挨过了十几个小时,终于走出了大山,来到了梦想中的大学校园。但家人和故乡,一直是他心底的牵挂。

“无论身处何处,无论在经历什么,想起母亲,我只有沉甸甸的忧伤。在外求学的岁月里,每当吃到美食的时候,我总会突然地悲伤甚至流泪,我总会联想到远方的母亲是否又为了省钱,一碗苦荞、一个土豆就草草解决了自己的伙食。

故乡的索玛花又绽开了,山坡上再也没有父亲沉重的脚印,火塘边只有思念成疾的母亲。”

自卑沉默→自信乐观

师友的帮助让他解开心锁

进入大学,苏正民一度因自己的家庭条件自卑而沉默,“总认为自己与其他人有着很大的差距,不会主动跟别人去交流,更不会主动去参加任何活动”。但是,身边越来越多的善意,让他慢慢意识到,“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不能将自己的心锁在层层叠叠的峦嶂中”。

△苏正民与家人在学校的合影

他获得了免息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等一系列政策帮扶;得知他冬天只有一床薄薄的被子,一位老师偷偷买了一床厚棉被寄到了他宿舍;老师和同学鼓励他参加演讲活动,让更多人认识大凉山……

“无数恩师与挚友,毫无保留地给予了我这个‘小男孩’家人般的温暖与帮助,让我的大学生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些关怀,被苏正民默默记在心里,也写进了毕业论文致谢中。

接受善意→回馈善意

他将希望带回大凉山

“母亲一直跟我说,别人给一碗饭,要回馈一袋米。”这几年,苏正民坚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将自己曾经感受到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2017年至今,他累计献血32次,还在学校成立“献血小分队”,号召大家一起贡献力量。

苏正民还发起了“凉山阿依助学计划”,号召同学们“一天节约一块钱”,用月捐的资金去帮助大凉山的困难学生。目前已有18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加入,用点滴微光资助了65名贫寒学子。

今年8月,他将赴凉山进行支教,一年后再返校读研。“希望用我的经历让孩子们知道,读书真的有用。”

在致谢的结尾,苏正民写下了自己的理想:

“阿苏唯有继续努力学习、带着知识回到大山,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扎根最基层,永远做这片黄土地上最忠诚的儿子,默默耕耘一生以求回报党和国家、社会好心人士以及你们对我和家人多年来无私的关心与帮助。”

他曾说

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地回到大山

为这段奋斗的青春

为他回馈的每份善意

点赞!


消防培训
点击排行
随机新闻
友情链接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1994375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