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言道 | 解码“互联网之问”的中国智慧
天津消防网讯 “网络空间关乎人类命运,网络空间未来应由世界各国共同开创。”7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所致的贺信中强调,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互联网在重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安全发展、法治秩序、公平正义等方面不断提出全新的“互联网之问”。
2015年,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提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给出了构建网络空间新秩序的中国方案,也为世界破题一系列“互联网之问”提供了中国智慧。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洞察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基础上,为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公正化、合理化发展提供的中国智慧。”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师焦妹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网络世界的安全之基。
作为人类的新型社会空间,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不过,这些年来,人类休戚与共的“地球村”并不太平。
于个人而言,信息泄露、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网络违法犯罪破坏着社会生活秩序;于国家而言,网络监听、黑客攻击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凸显;于世界而言,网络恐怖主义、网络空间军备竞赛等问题挑战着网络空间国际秩序。
早在2014年,习近平就提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他还曾指出,网络空间不应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更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维护网络安全不应有双重标准。
十八大以来,从个人信息保护到国家数据安全,中国网络安全的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批互联网领域法律法规和战略文件相继出台,保障网络安全的“四梁八柱”逐步构筑完善。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也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之匙。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之快、辐射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从2017年到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万亿增长到了超45万亿,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习近平在致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指出,“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推动数字时代互联互通,将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方面,中国也在不断探索。
例如,中国已与多个国家签署加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合作文件,在非洲,中国企业承建了非洲一半以上无线站点及高速移动宽带网络,累计铺设超过20万公里光纤,帮助600万家庭实现宽带上网,服务超过9亿非洲人民。
“互联网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对于国际互联网空间治理体系的构建,我国能够,也必须做出自身的贡献,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社会网络化领域的必然逻辑延续。”南京理工大学欧亚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蕴哲对中新网记者表示。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还是“治理赤字”的破题之眼。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曾强调,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
当前,数字鸿沟、网络霸权、技术封锁……国际网络空间的“治理赤字”不容忽视,网络空间国际秩序亟待重塑。
近年来,中国不断强化互联网治理国际交流合作,致力于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2017年,中国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为破解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难题贡献中国方案,2020年,中国又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推动全球数字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我们需始终践行‘平等互助’‘协作创新’‘普惠共赢’等宝贵精神,积极推动全球互联互通、文明众建众享基础上的人类共生共荣。”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高宇对中新网记者谈到。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正如习近平所言,互联网虽然是无形的,但运用互联网的人们都是有形的,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