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谈中国公派留学英国50周年:以平视的姿态同世界交流
天津消防网讯 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也是中国决定向英国公派留学50周年。9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将在北京举办“纪念中国公派留学英国50周年论坛”。
记者从欧美同学会了解到,50年来,中国赴英留学生由建交初期的16人,发展到目前的在英留学生超过22万人,英国在华留学生规模也达到了近2万人。
图为高福在北京受访 韦香惠 摄
“民间协会能够拉进中英乃至中国和其它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中西方关系面临挑战的当前,民间外交的意义非常大。”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会长、中科院院士高福在论坛举办前夕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谈到他对此次论坛活动的理解。
上世纪90年代初,高福获得国家公派留学的机会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做博士后,此后又去往美国哈佛大学研修3年,回到牛津大学工作三年后回国开展病毒学和免疫学研究。“所以对他们(英国)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在他看来,双方在语言、文化领域增进了解的交流活动,有利于求同存异。
据高福介绍,欧美同学会及留英分会为两国之间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近年来,欧美同学会在中英间举办了“第十七届21世纪中国论坛”及多项学术交流会议,覆盖科学、教育、文化等方面,还积极促成在中英经济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留英分会推动英国企业、中英合资企业进入中国各地产业园,组织过多场英国商会在中国的恳谈会,通过下午茶等活动形式进行交流,还利用分会平台向留学生推介中国的相关政策。
随着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生和学者逐年增长。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回国创新创业的留学人员首次超过100万。高福也曾放弃国外优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国内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在所从事的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回国要理由,回国不需要理由。”高福坦言,如果继续留在国外,哪怕是牛津大学,他对人类的贡献、对祖国的贡献都没有这么大。
疫情期间,高福带领CDC团队首先测序病毒基因组并分离病毒、确定流行病学基础参数、推动数据全球共享、合作研发灭活疫苗,领导的科研团队做出了全球首个新冠病毒蛋白疫苗和中美合作开发全球首个供人体使用的抗体药物。最近,实验室多肽药物也已进入临床试验。“祖国和人民提供的平台远大于在牛津大学时的平台。”他说,回国是最佳选择,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专访当中,高福谈到了他的两种身份——科学家和管理者。结合起来,他认为,中国科研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需要戒骄戒躁、保持开放交流。
8月,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报道中提到,全球引用次数前1%的顶尖论文中有27.2%出自中国,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让人想到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问题,今天是否已经有了答案?
对此,高福认为,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前提是把科学、技术和工程分开来谈。在他看来,“科学求异,技术求同,而工程求全”,学术期刊是科学家交流、各抒己见的平台,从中获得新的科学发现,然后转化成技术,最后落地成为具体的工程。
他建议,留学生不仅要在具体科学研究上取得成就,还要学习科学思维,突破认识上的局限性。“把科学看作是为全人类服务,我们现在研究的病毒、环境、气候等问题都是全球性问题,而不属于任何一个单独的国家。”
对于留学生面对的文化差异,高福建议,要想办法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有自己活动圈子的同时也要争取融入到他们的大群里。”
“平视——换言之,大家真正发自内心地感到自信。这一点我觉得在同世界交流时非常重要。”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