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丨向着梦想发力 贵州月亮山的十年“蝶变”_天津消防网 
欢迎光临:中国天津市消防网门户网站现在时间:
社会新闻

身边的变化丨向着梦想发力 贵州月亮山的十年“蝶变”

来源:央视    更新时间:2022-10-12 12:44:19    编辑:管理员    浏览:417

天津消防网讯 在我们每一个人生长、生活的这片热土上,家家户户有滋有味的生活,家门口一步一景的变化,都是构成新时代绚丽发展蓝图的点点笔墨。这里记录着我们熟悉的环境,汇聚着大家拼搏的身影,书写着让人耳目一新的发展故事。

从今天(10月11日)起,我们将聚焦《身边的变化》,首先走进贵州省榕江县月亮山。这里曾经是贫困的代名词,位于月亮山腹地的七个乡镇是当地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月亮山的山里和山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向着梦想发力

山里孩子的十年“蝶变”

2012年,总台记者曾多次走进月亮山深处的污讲小学采访。大冬天还穿着凉拖鞋的孩子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了?一起去看看

这里是榕江县第一中学,来自全县20个乡镇的3400多名学生正在向着梦想发力。在高三20班,我们找到了曾经在污讲小学读书的石水燕。十年间,她从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当年采访保存下来的视频,把我们的记忆带回到2012年的冬天。

当年,污讲小学所在的月亮山地区交通不便,没有产业,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孩子们只有住在学校里。一般孩子们只有两双鞋,一双布鞋,一双拖鞋。山里多雨雾天气,孩子们的布鞋湿透了也没有换的,不是穿拖鞋,就是捂在湿鞋子里。

随着脱贫工作不断推进,2013年,当地实行了扶贫生态移民与保障性安居工程相结合的安置模式,将山里的群众搬迁至县城。当年,污讲小学所在的摆王村就被列入整体搬迁范围,石水燕一家也在其中,他们和300多户村民一起搬进了丰乐安置小区。

榕江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学生 石水燕(原污讲小学学生):国家政策好了,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衣服鞋子都够了。现在在县城这里,学校都提供热水,两个人一张桌子,一个人一个柜子,一个人一张床,挺方便的。

这十年,有15000多人从月亮山腹地搬迁进县城。为了让搬迁的孩子们享受更好的教育,当地配套建设了古州三小、榕江四小和榕江县第四初级中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们除了能享受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每学期还有500元营养餐补助。

当年污讲小学的校长石政华,如今是榕江县古州三小三年级的数学课老师。从大山到县城,他亲身感受到教学环境发生变化后,给孩子们带来的机遇。

榕江县古州镇第三小学教师 石政华(原污讲小学校长):现在我们上课都是用多媒体,学的课程也比较多。对他们来说,天地更宽,机会更多了。

  记者:你觉得搬出来(之后),让你觉得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古州三小学生 麻建民(2017年摆王村搬迁进城):(我觉得开心的事情是)可以跟同学们一起去足球场、篮球场,踢球、打球。

古州三小学生 盘韦亿(2019年高文村搬迁进城):能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能吃妈妈给我做的饭。每天都能吃,感觉很幸福。

出生于大山里,成长于山内外。十年间,一条月亮山脉勾连起回忆和现在,见证着奋斗与收获。从山里到山外,从年幼到青春,他们正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一步一步走进梦想。

榕江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学生 石水燕(原污讲小学学生):努力再努力,争取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榕江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学生 潘银美(原污讲小学学生):好好努力,考出一个好的成绩,相信自己就一定行,我一定行。

探访易地扶贫搬迁小区

家门口实现就业

刚才的短片里,一个叫盘韦亿的孩子说:“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每天吃妈妈做的饭,感觉很幸福。”过去,他的父母在外务工。如今,他的父母可以留在家里了。

从古州三小出发,大约5公里的路程,就是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特和安置社区。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盘韦亿的妈妈韦文娟。

  记者:你在这里做什么呢?

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居民 韦文娟:我是在这里做刺绣。

记者:工资怎么算的?

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居民 韦文娟:我们这个工资是按计件的。

韦文娟工作的“妈妈回家手工坊”就在特和社区里。这是一个由广东佛山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在榕江建起的就业帮扶车间。会刺绣、蜡染、木工等手工活的搬迁妇女都可以来做工。

三年前,韦文娟从榕江县月亮山脚下的高文村搬迁进城。经过社区统一的培训后,她就在“妈妈回家工坊”做起了手工活。

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居民 韦文娟:实现了我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梦,因为这样我们可以照顾老人,也可以照顾小孩。我们结婚之后出去的时候,就把小孩子放在家。那时候我小孩一岁多一点,就留给我婆婆带,(我们)非常想小孩。

搬迁小区打造便捷生活圈 群众生活有保障

现在,韦文娟的大儿子读高中,小儿子盘韦亿放学后会到小区的四点半课堂等妈妈下班。在这里,有志愿者陪伴着他们。

  记者:喜欢来这个地方吗?

韦文娟儿子盘韦亿:喜欢。

记者:为什么?

韦文娟儿子盘韦亿:因为这里有很多好玩的。

榕江县搬迁小区四点半课堂志愿者 马彩红:下午放学,他们到这边。写完课后作业之后,我们会组织一些活动,绘画、做手工之类的。

在榕江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打造了一个便捷的生活圈。韦文娟从工作地点到四点半课堂,路程不足300米,下班接了孩子回到家,也就10多分钟。现在,韦文娟的公公婆婆也搬来跟他们一起住,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居民 韦文娟:我们过来的时候这个房子是按每人20平方米分的。现在有客厅、卧室、洗手间、厨房,都挺方便的。

  记者:以前搬下来的时候,那个房子是什么情况?

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居民 韦文娟:我们老家的房子是用杂木做的。那个木板都不稳了,现在是我们城里的楼房,你看,多漂亮。

搬迁进城后,韦文娟的丈夫也在县城里当起了建筑工人。下班回家、一张饭桌、六副碗筷。以前过年才能体会到的温暖,已经融进搬迁后的日常生活里。从大山到县城,三年多的时间,这家人已经跟上了新生活的节拍。

搬迁小区的“大管家”

如何帮助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当地政府想了不少办法。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卧龙社区,第一批规划建设10个共享摊位,每月租金300元,吸引了55名居民报名。公平起见,大伙儿商量后,决定采取抓阄的方式进行分配。

2022年10月1日,卧龙社区共享摊位正式开市。

卧龙社区党委书记 谭炯:我们(社区)是网格化管理的,我们就像一个大管家一样的。我们管得很宽、管得很细,像就学要管、就医要管、就业要管,包括群众(学)写字,还有坐公交车我们都要管。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他们(完成)从融入到融合、从农民向新市民的转变。

  搬迁群众 杨秀丽:国家政策好,我们来这里住,我们真的好幸福好幸福。

公路通民宿兴

加宜苗寨展新颜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3732户15099人从月亮山搬迁进县城,开启了新的生活。当然,也有一些村民留在了原址,他们居住比较集中,村里也可以发展产业。那么,山里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总台记者 陈春晓:群山之中,梯田环绕。现在我们就来到了月亮山深处计划乡的加宜苗寨。这里是1800多个苗族同胞生活和成长的地方。

总台记者 陈春晓:我们之所以能够站在这,把加宜村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全要靠穿行在月亮山腹地的通村公路。还记得十年前我们来月亮山计划乡采访的时候,当时走的通村路是土路,还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湿滑,有些路段需要几人合力推车。薄弱的基础设施让加宜苗寨的美丽只能藏在大山深处。

打通“毛细血管” 乡村迎来新机遇

总台记者 陈春晓: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交通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村通公路,组组通水泥路。人们从寨子里到县城由以前一天的时间,缩短到一个小时左右。可以说通村和通组路就像“毛细血管”一样,打通了乡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也为加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闲置房屋精心改造 “变身”民宿引客来

总台记者 陈春晓:像我现在所在的这一栋民房就是由村民闲置的民房改造的民宿。改造之后是什么样?大家可以看,这是改造之后的卧室,看上去非常舒适质朴。这是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打造的“月亮山居”。起名月亮山居,就是希望人们在月亮山里安居乐业。正在打理卧房的是加宜村的村民潘小兰,她在民宿工作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

  记者:小兰,这段时间忙不忙?

榕江县月亮山加宜村村民 潘小兰:这段时间非常忙,准备迎接下一批客人。

记者:这十年来,你觉得家乡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榕江县月亮山加宜村村民 潘小兰:变化是现在交通方便了,通到自家门口了。又开了月亮山居民宿,可以在这边工作,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小孩,现在非常满意。

  记者:以前呢?

榕江县月亮山加宜村村民 潘小兰:以前在外面,(因为)公路不方便,一直在外面工作,五年没回来了。

记者:现在一个月能收入多少钱?

榕江县月亮山加宜村村民 潘小兰:现在有4000元。

总台记者 陈春晓:像小兰说的一样,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了,她非常高兴和满意。现在我所在的这栋民宿以前是加宜村老支书的祖屋,一共有两层。在改造的过程中,房子吊脚楼的结构没有改变,原有的一木一瓦能用的还继续使用,只是对房屋的功能进行了改变和完善,并且在改造过程中做到修旧如旧,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在一楼墙上有几张照片,记录了由闲置的民房到民宿的过程,也是整个加宜村改变的真实写照。这两张照片就是以前闲置的民房,因为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了,以前的一楼是养猪和养牛的圈舍。

总台记者 陈春晓:现在,整个加宜村改造后的民宿一共有10栋15个房间。

月亮山音乐会唱出家乡幸福来

总台记者 陈春晓:再过几天,加宜村有一个小型的月亮山星空音乐会,我们可以看到在旁边的空地上,当地的乐队和民宿管家们正在排练曲目。

传统技艺助农增收

回乡创业圆梦乡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他们不仅努力圆自己的创业梦,也带动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建设家乡。来自丰登侗寨的杨成兰就是其中的一位。

榕江县丰登侗寨村民 杨成兰:我觉得大自然万物皆可染,就是一个大宝藏。这个植物叫地菍,它是可以染紫色的。

榕江县丰登侗寨村民 杨成兰:小时候,我一直站在一个山头,看到另外一个山头,心里面有个梦想,就是如果有一座桥从这里跨过去,哇,那多好。现在高速路发达了,咱们的交通都发达了,我觉得这就是小时候的梦想,真实现了真好。

榕江县丰登侗寨村民 杨成兰:我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之前我在学校里面当老师,2016年辞职过来专门做传统织染。(这是)自己的热爱,也是想传承本民族文化。

  榕江县丰登侗寨村民 杨成兰:侗族很擅长织(布),你看这是我织的,很好。

榕江县丰登侗寨村民 杨义银:一年能织三十匹,一匹两百(元)。开心多了,有钱就开心多了。

榕江县丰登侗寨村民 杨成兰:能够带动300多当地人织布,我们村基本上都参与了。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都很支持产业化,想打造成“侗布之乡”“植物染蓝染之乡”。

榕江县丰登侗寨村民 杨成兰:家乡是滋养自己最好的土壤。希望更多的村民都会找到自己的方向,要把自己的家乡建设起来。

我和我的家乡

一起变得更好

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好,美好生活正照进现实。这里的人们也将继续拼搏奋斗,让家乡变得更美好。

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月亮山的变化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因为搬迁而建成的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960多万贫困人口完成了搬迁,相当于给一个中等规模人口的国家搬了一次家。而且这些搬出来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在新时代里,他们将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断奋斗和拼搏,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消防培训
点击排行
随机新闻
友情链接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1994375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