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94人被批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成效明显 转入常态化阶段
天津消防网讯 党的二十大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养老诈骗犯罪严重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破坏老龄事业发展,危害社会和谐稳定。今年4月,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部署开展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记者9日从最高检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历经半年时间,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已转入常态化阶段。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张志杰介绍,专项行动期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养老诈骗犯罪7594人,提起公诉8516人;提起公诉的案件中,涉及养老产业的1292人,提供所谓“养老服务”的561人,投资所谓“养老项目”的470人,销售所谓“养老产品”的423人,宣称“以房养老”的69人,代办所谓“养老保险”的126人,开展所谓“养老帮扶”的29人。最高检对社会影响恶劣、具有典型意义的10起重大养老诈骗案件挂牌督办,各省级检察院也针对本地重点领域进行挂牌督办,重庆等地省级院检察长带头办案,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11月9日,最高检举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 检察蓝守护夕阳红”新闻发布会。钟心宇 摄影
养老诈骗犯罪集中在非法集资等领域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表示,从检察办案情况来看,养老诈骗犯罪主要集中在非法集资、诈骗、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等犯罪,养老诈骗犯罪手法虽然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但本质上都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需求设计骗局。此次专项活动重点打击的六大领域养老诈骗,不外乎以下三种类型:
投资理财型。用退休金、养老钱投资成为许多老年人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选择,但许多老年人缺乏投资知识和风险意识。“区块链”“元宇宙”等新科技概念、“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以房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养老概念都成为养老诈骗的幌子。常见的养老产业投资、收藏品投资、“以房养老”等都属于此种类型。
健康养生型。健康是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本钱”,也往往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所依托的借口或目标。所谓的“神医”“神药”不仅治不了病,还诈骗养老钱,甚至耽误正规治疗,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精神娱乐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前提下,精神享受也成为当下老年人的追求。有的利用独居老年人的情感缺失设置感情骗局、亲情骗局;有的则利用老年人热衷的广场舞、旅游等休闲娱乐活动设置骗局,无孔不入。
增强老年人反诈意识 注重家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了解了养老诈骗的主要特征,就可以对症下药。”张晓津提示,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老年人要注意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了解识别各种新骗术,还要在领鸡蛋、领大米、免费旅游等各种诱惑前保持足够“定力”,不要贪图蝇头小利、因小失大。利用老年人的金融、医疗、家庭成员等各种个人信息实施精准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多,有的信息实际上是老年人不经意间提供。老年人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非必要不轻易提供。
养老诈骗案件中,有的犯罪人员以亲情陪护为手段接近老年人,有的将“买不买”与“子女孝顺不孝顺”挂起钩来,有的则反复提醒“不要告诉子女”。老年人投资理财、寻医问药时要及时与子女沟通,为人子女的更要关爱家中老人,勤联系、多关注、善提醒。
许多案件中,犯罪人员通过打入老年人内部进行诈骗,甚至把老年人发展成推销员进行熟人诈骗。老年人要注意辨识朋友圈内的推销信息的可靠性,不要盲目听信,发现诈骗疑点的要相互提醒,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或举报,防患于未然。
持续保持对养老诈骗犯罪从严惩治的高压态势
党的二十大把“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作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张志杰指出,检察机关将持续保持对养老诈骗犯罪从严惩治的高压态势。一方面,加强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深化部门协作,完善信息共享,发挥数字检察作用,着力形成惩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合力。另一方面,更好地运用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等职责,促进养老相关行业领域依法治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要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养老诈骗重点领域公益诉讼的职能作用,促进整治规范工作深入开展,持续扩大防范养老诈骗普法宣传实效。”张志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