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沟里“长”出高端提琴 革命老区奏出乡村振兴好声音
天津消防网讯 河南确山,是革命老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今一批农民出身的制琴师将老区精神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世界上90%的小提琴是中国制造的,而中国80%以上的中高端提琴都出自确山县的农民之手。
拿起锄头,他们是一把种地耕田的好手;拿起工具,他们就是世界提琴制造业中响当当的“确山师傅”。之前与他们毫不相干的西洋乐器,如今走进了老区人民的心坎儿里。
河南确山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素有“小延安”之称。
新春时节,记者来到确山时,正赶上“小延安”弦乐团在为确山县的新春团拜活动进行排练。“小延安”弦乐团的成员都是由确山制琴师傅的孩子们组成。这些“琴二代”手中的大、小提琴都是由自己的父母为他们量身打造。
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秘书长 蒋宝林:我们这代人只会做琴,不会拉琴,这是最大的遗憾,我们把希望都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
“小延安”弦乐团成员 熊呈豪:我现在是在俄罗斯远东国立艺术学院读大三,下一步我打算攻读研究生,学成回来后回报家乡。
提琴给今天的确山带来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土坯房和小瓦房被一幢幢楼房、别墅取代,村庄变成了花园。山沟沟里如何“长”出制琴产业?不识五线谱的农民又怎么能变成制琴师?这要从上世纪80年代,到北京闯荡的确山人王金堂说起。
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会长 王金堂:我第一次听到小提琴声音的时候,一下就吸引我了。当时我想,我能做出那么美妙声音的一把琴那太神圣了。从那时候起,这个梦想就在我心里扎根了。
带着农民吃苦的劲头,王金堂掌握了做提琴的全套手艺。一套琴板从下料到初见雏形,要经过大小三十多道程序,琴板的弧度和厚薄在制琴中相当讲究,稍有偏差都会影响到最后提琴的共振和音色。一名熟练的制琴师两天时间也只能做出一套琴板。
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会长 王金堂:刮一次就0.12毫米最多,这就纯粹是要技术,没技术你根本是刮不了的。
在他的影响下,一批“确山师傅”在北京制琴行业声名鹊起。2015年开始,确山县积极“筑巢引凤”,王金堂等人下决心回乡发展,给老区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在确山,无论是赋闲在家的留守老人,还是回乡就业的青壮年,都掌握着熟练的制琴技术,车间里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秘书长 蒋宝林:我们在展会上,外国人买我们的琴他就会问,你这琴中不中啊,我们方言一回答,他就会说OK!OK!河南确山提琴OK!
目前,确山县开办制琴企业144家,带动2600多人就业,年产中高端提琴40余万把。由于品质高、音色好,半数以上远销世界各地,年出口创汇超过2000万美元。
王新利是跟着王金堂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制琴师。在线直播,已经逐渐成为“确山师傅”们的新销路。
记者:这个贴的是什么?
确山县制琴师 王新利:Made in China。
记者:出口都要贴吗?
确山县制琴师 王新利:对,中国制造。这个贴到琴里边,是韩国客户特别交代。
有口皆碑的确山提琴并不愁卖,但发展到今天又有了新烦恼,由于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大部分提琴是为国外品牌代工,大多数利润也被中间商赚走。
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会长 王金堂:我前阵子卖了一把琴,人民币才2万多块钱,贴了人家的商标,人家从葡萄牙再卖到西班牙最后到广播乐团的首席手里,卖了20万美金。我们如果有自己的品牌,将来也照样卖很高的价钱。
在新成立的大师工作室里,王金堂正在潜心制作意大利客户预定的高端演奏琴。“大师化”正是确山提琴品牌升级的第一步。
追求新梦想的路上,王金堂不再是一个人。眼下,确山县正在推动筹建竹沟镇提琴文化园,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产业,落实二十大精神,打造提琴小镇。不久的将来,“确山师傅”们将拥有自己的文化产业家园。
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会长 王金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现在我们确山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文化精神生活也要丰富起来。一把小提琴让我的梦想和更多确山人的梦想联系在一起。希望在新征程上,我们能共同演奏出乡村振兴的美妙的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