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 风头正劲_天津消防网 
欢迎光临:中国天津市消防网门户网站现在时间:
社会新闻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 风头正劲

来源:光明网    更新时间:2023-08-18 15:46:04    编辑:管理员    浏览:412

天津消防网讯 8月8日,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多功能复合材料和结构实验室主管罗文君博士,早早吃完饭,从位于香港清水湾的校园打车前往西九龙高铁站。G5802次列车只花了14分钟便抵达深圳福田高铁站。随后,罗文君来到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与深圳的同事们开始一天的工作。

作为港科大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杨晶磊教授的得力助手,罗文君每周都要从香港的学校本部往深圳河套跑一两趟。他今天来的目的,是和研究院执行总监高凌云商量自清洁纳米涂层技术的产业化问题。“过去三年,我们在学校的实验室里潜心研究,在基础理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现在,我们在河套的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进行测试和验证,效果非常好!”罗文君兴奋地告诉记者。

在研究院40层能够俯瞰香港米埔自然护理区的绿色可持续开放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这种神奇的技术,用水轻轻一洒,光伏板上污垢便全部脱落,且不留水渍。罗文君介绍:“这是因为构筑了超亲水纳米表面并引入了光催化性能,该技术可高效解决无机粉尘与有机物顽固污渍残留问题,大大降低太阳能发电面板的清洁成本。”

“我们港科大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5月,使命是依托政策及地理优势,有效汇聚深港两地的科研力量和跨学科团队,发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协同创新优势,推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迅速发展。”高凌云介绍,“例如由杨晶磊教授牵头的能源材料与智能系统实验室,正持续引进在港研发相关新材料技术入库进行粤港培育。就是把在香港研发的先进技术,拿到深圳的‘中试基地’来进行市场化培育,然后通过各种合适的技术转移形式进入市场,从而打造‘前研后产’的科技产业生态圈,以新产品促进港深经济发展。”

粤港澳的频繁联动,不只体现在“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的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上,还体现在加快核心攻关的源头创新中。

在东莞的松山湖科学城,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为湾区众多科研单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在家门口做实验,太方便了!”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的通用粉末衍射仪,香港大学教授黄明欣在验证其研究成果“超级钢”的成分、结构时,不再需要向国外的散裂中子源申请机时,实验效率大大提升。

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完成9轮开放运行,全球注册用户超过4500人,完成科研课题1000多项。其中,粤港澳大湾区用户占比1/4。

除此之外,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广州南沙科学城冷泉生态系统、高超声速风洞、大洋钻探船等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形成强大磁吸效应,吸引着一批批顶尖科研人才、研发平台、产业化基地聚集粤港澳大湾区。

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已布局10家广东省实验室、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20家香港、澳门联合实验室,聚集了众多具备国际顶尖水平的国内外院士科学家以及港澳科研机构。2022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五年翻了一番还要多,其中绝大多数企业集中在大湾区。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随着创新要素加速流动、粤港澳协同创新不断深化,大湾区各城市取长补短,在科技创新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不断崛起的全球创新增长极。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共享创新——加速迈向全球顶级科创湾区》专题报告预测,2030年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规模将达到千亿美元级、强度将比肩旧金山湾区。

用科学之光照亮创新之路,不断汇集全球智慧的粤港澳大湾区活力尽显,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消防培训
点击排行
随机新闻
友情链接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1994375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