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场活动、8项国际竞赛 成都世园会即将精彩亮相
新闻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天津消防网讯 “目前,2024成都世园会各项筹备工作全面完成,运行团队全部到位,并组织了多次演练和压力测试,全面做好开园迎接国内外游客的准备。”今日,记者从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4月26日,成都世园会将邀请约800位国内外嘉宾参加开幕式,共同见证这场具有巴蜀风韵、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园艺盛会。
2024成都世园会定于4月26日至10月28日举行,会期186天,主题是“公园城市 美好人居”,理念是“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共享包容”。本届世园会展园总数、境外展园数量、协会和企业展园数量均创下历届B类世园会之最。除花卉园艺展览展示外,将举办各类活动共计2000多场,平均每天多达10场,预计将吸引500万人次前来参观。
在3年多的筹办过程中,成都严格按照“简约、安全、精彩、专业”办会要求,全面落实“办会、营城、兴业、惠民”目标导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都世园会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精诚合作,高效推进,为筹办好本届世园会打下扎实基础。目前,成都世园会各项工作基本就绪,即将精彩亮相。
游在世园 建设布展全面完成
据成都世园会组委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国花卉协会秘书长张引潮介绍,主会场中华园艺展区、国际园艺展区、天府人居展区等7大展区,锦云楼、主展馆、综合服务馆、天府人居馆、成都国际友谊馆、植物馆6个核心场馆布展工作已全面完成。公共景观区域的主要建筑以及园区乔、灌种植,地被花卉的布置也全面完成。113个展园建设及布展工作已全部完成,运行团队均已到位。各展园正在进行时令花卉的栽植,约有60余种当地植物和500余种展园特色植物集中呈现,确保开园后场馆、展园花团锦簇,争奇斗艳,各具特色,令游客感受世界园艺的多彩魅力。温江、郫都、新津、邛崃4个分会场也全部建成并投入试运营。
“为方便游园,我们设置了南侧1号门、西北侧2号门、东北侧3号门3个游客出入口,设置特殊人群绿色通道和无障碍设施,提供物品寄存、轮椅、婴儿推车服务。”成都世园会执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执委会建设管理部副部长、园区运营部副部长杨敏介绍,园区提供“一环一带”园区交通服务,无论从哪个门进入,都可沿着环形的一级园路(5公里)到达综合服务区、未来园艺展区、中华园艺展区、天府人居展区、国际园艺展区、生活园艺展区、童梦世园区7个片区,沿途设置6个游园电瓶车站点,游客可在一级园路快达、二三级园路漫游的多种组合中自由选择。
围绕“繁花簇锦 世园营城”主题,聚焦“乐游成都、花惠蓉城、活力锦城、汇聚天府”四大板块,统筹联动成都相关部门、区市县、行业协会及企业等,将创意策划和嵌入宣传相结合,构建2024成都世园会“1+4+13+N”即(1个主题、4个板块、13个系列、N场活动)体系,组织开展2000余场活动,既有开幕式、开园活动、城市主题日、闭幕式等规模较大的活动,也有非遗展演、夜游世园、童梦世园等全龄友好的会期活动。作为世界园艺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成都世园会突出花卉园艺特色,将举办月季、盆景、兰花、荷花、菊花、芙蓉花、插花花艺、花园建造8项专业国际竞赛,集中展示当今花卉园艺领域的最新品种、最新技术、最新成果。成都世园会以花为媒,为中外多元文化搭建文明交流平台,精彩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以人为本 展示内容丰富多彩
成都世园会展览展示,突出生产生活生态相映成趣、科技人文相互融合的特色。例如,主展馆的“一号树:碳中和城市的建筑”主题展,以探索碳中和城市关系为题,唤起游客对双碳领域的关注和思考;植物馆展陈布局了“植物之旅科普馆”“浪漫雨林温室馆”“花艺文创体验馆”等,从时间之旅、空间之旅、人文之旅3个维度,为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植物科普教育体验;成都国际友谊馆策划上百个以国际友谊为主题的常设展览,通过“实物+多媒体+互动+氛围”的多维方式,精彩展现成都与国际朋友圈的“无界交流”。
本届世园会倡导绿色低碳公交出行,特别推荐游客乘地铁游世园。“18、19号三岔地铁站和主会场之间提供免费摆渡,同时结合游客需求动态开行10条世园会直通车,从天府国际机场、成都东站、简阳东客运站、高铁简阳南站、成宜高铁三岔湖站、丹景台景区、丹景谷漂流、龙马湖公园以及郫都、新津、邛崃3个分会场可乘坐直通车抵达主会场。”杨敏说,自驾游客可在P2、P3、P6停车场停放爱车,步行从1号门进园。乘坐大巴车的游客,从P7停车场下车后推荐步行200米从3号门入园,也可乘坐园外循环线从1号门入园。游客可通过智慧交通app实时获取沿途车流情况和停车信息,合理规划出行路径,顺畅出行。
聚焦游客出行、游憩需求,持续补齐“软硬件”服务设施。张引潮称,按照主会场每天10万人次的最大承载量、各分会场预估游客量,统筹设置就餐区、停车位等;持续优化交通保障,设置世园主题地铁专列,增加公交巴士接驳班线,针对会期及节假日“潮汐式”客流特点,制定了专项交通运力调度计划和交通拥堵应急处置措施,保障交通通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