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凌河火场灭火作战“凯”旋而归
天津消防网讯 2020年7月12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上空雷鸣阵阵,游蛇般的闪电拖着尾巴闯入密林深处,900多次的云地闪,极大地增加了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据林业气象部门统计,12日、13日,内蒙古大兴安岭腹地相继发生21起雷电森林火灾。
高凯凯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莫尔道嘎大队奇乾中队战斗班一班班长,已经在祖国北疆最前线战斗8年,对于参加过上百次森林灭火作战的高凯凯来说,这样的情况对他来说是最不想看到的却也是最熟悉的。
当看到雷闪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7月12日是星期日,天气异常的沉闷。在班里休息的高凯凯正同家人视频聊天,突然天空划过一道银色闪电,紧接着就听到云层深处轰隆隆的雷鸣声,高凯凯朝着窗外凝视片刻,嘴角露出一丝苦笑,对着电话那头的家人说道:“我有种不好的预感……”
长期战斗在原始林腹地,早就让高凯凯对这里的天气了如指掌,7月份雨季将到未到,天气炎热,林区气候复杂多变,极易形成干雷暴,往往这时候就是森林火灾极易发生的时候。多年的战斗经验让他早早收拾好自己的背囊,检查完灭火装备,坐等任务命令。其实不光是高凯凯,整个奇乾中队的指战员都已经行动了起来,人员收拢,个人物品准备、车辆检修、机具装载……果然,命令下来了:奇乾中队一级战备,随时做好支援准备。
环境恶劣,挡不住我们必胜的信念
13日下午,奇乾中队50人机动到“零公里”驻防点待命,14日上午由直升机投送到阿凌河火场,高凯凯作为第一梯队“排头兵”,开始了此次灭火战斗。
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酷热难当,还未到达火场,衣服基本全部汗湿了。接近火场,一阵阵热浪袭来,仿佛要剥夺走身上全部的水分,沉重的机具也加入了剥削行列,压榨着他们的体力。高凯凯手中的风机已经连续呼啸了2个小时,围在面部的防烟面罩不断从底部渗下汗滴,他随手一擦,便又招呼着队友们压制着想要反扑的火势。
7月份的灭火行动总是透露着烦躁与无奈,除了闷热的天气,蚊虫不停的在头顶盘旋搅得人不胜其烦,再加上早晚温差大,连续作战时间长,好似真的在炼狱走上一遭。但是,这些对于奇乾中队的战士们来说,却早已司空见惯,骨子里铭刻着的善战精神让他们拥有一往无前的气势,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他们必胜的信念。14日13时40分,奇乾中队同扑打阿凌河火场北线的绰尔大队扣头,至此,最后一处火场也成功实现合围。
协同配合,打赢北疆绿色保卫战
坐在直升机上俯瞰下去,葱郁绿色绵延千里,这样的景色高凯凯总也看不够。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灭火任务,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植被茂密、人迹罕至,而雷击火往往发生在林区深处,到达火场尤为不易,只能靠直升机投送,奇乾中队的队员们每年都要在原始林区上空往返十多次。高凯凯知道,在他们到达火场前,“先遣兵”机降队员早已经在火场周边开设好机降点,负责吊桶作业的直升机正不间断的通过洒水压制火头,地面集结处10多辆装甲车整装待发,更远处,人工降雨作业也在紧张进行,一幅幅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景象昭示着这次任务必将更快、更好的完成。
据了解,此次灭火任务共出动大型车辆装备208台,调动飞机8架,投入兵力2900人,其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共出动490人。转制改革以来,森林消防队伍着眼“一主两辅”的职能使命,不断创新更换装备战法。队员们手中全新的机具,更便于打火的便携配装,地空结合的作战方式让扑救森林火灾更加科技化、效率化。3天时间,21处火点全部实现合围扑灭。
直到撤下火场的那一刻,高凯凯才总算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因为他知道:每次任务,他必将拼尽全力;而每次任务,他也必将凯旋而归。